(来源:北京商报)
10月22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1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着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总体经济呈现“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增势稳定”特征。主要领域中,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服务业重点行业增速提高,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有基础有支撑、韧性不断增强,这既是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效,也是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共同带动的结果。下阶段需继续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稳固基础、应对困难,不断激发新的潜力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综合来看,四季度北京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其中,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增长83.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制造业投资增长5.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3.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8%。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动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增长51.7%。
具体来看,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显效,前三季度,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83.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和交通运输业设备购置投资合计占全市设备购置投资比重近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北京加快步伐。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5.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9%。从重点行业看,电子制造业投资增长3.3%,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45.4%,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7.9%。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1.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81.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分别增长1倍和1.1倍,带动作用显著。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相关领域投资活力持续释放。
信息服务业增速提高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北京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向好,实现增加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5.8%,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25.5亿元,同比增长11.2%,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增速自年初以来持续提高,1—8月占比超四成的软件开发业快速发展,收入同比增长20.5%;以云存储、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19.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两行业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五成,是北京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具体来看,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3.2%,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占比分别为61%和13.4%,同比分别增长18%和8.8%。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0.3%,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7.7个百分点。其中,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软件开发、新型媒体服务占比分别为21.3%、18.3%和9.6%,同比分别增长15.1%、19.6%和10.5%。
此外,在物流需求不断释放、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双重驱动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高技术服务业以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稳住当前增长,并且通过“软硬融合”向工业、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间接推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形成“服务—制造”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引领增长
前三季度,五大装备制造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具体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成为第一拉动力。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引领增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倍;全市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5.9万辆,同比增长1.5倍,绿色出行产业优势凸显。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继续稳定增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和9.9%(二者有交叉),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8.5%和116.5%。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9个百分点。服务器、服务、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均增长10%以上,智能化产品快速增加。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在宏观政策落地见效、部分领域需求改善、重点行业有力支撑等因素带动下,北京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质效不断增强。下阶段,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工业经济向好发展态势。
柏文喜认为,北京已将“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方向纳入新质生产力重点布局。随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平台、先行先试政策持续落地,北京有望在量子信息、6G、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率先突破,形成2—3个世界级未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科技位势。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有基础有支撑、韧性不断增强,这既是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效,也是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共同带动的结果。下阶段需继续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稳固基础、应对困难,不断激发新的潜力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综合来看,四季度北京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北京商报记者 和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