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标志性改革破题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青神样本”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何广丙

□ 本报记者 王进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锚定“破解城乡二元壁垒、惠及16.7万群众”的核心目标,聚焦农村产权融资难融资贵、城乡教育“入学堵”、农房建设“管松散”三大痛点,以“小切口”推动“一通二单三抵押”“全域大学区零门槛”“农房三全管理”三项标志性改革。

“一通二单三抵押”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产权抵押贷款2800万元,预计总授信额度将突破10亿元。”青神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青神县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归集1215户家庭农场、213家合作社的土地确权、产权交易等数据,量身定制“粮食烘干设施贷”“青衣农房贷”等8款信贷产品,实现“线上申请、数据核验、快速放款”。

为进一步健全金融授信体系,该县出台《农业经营主体白黑名单管理办法》,筛选出684家白名单主体,给予财政奖补和利率优惠(下浮10%~15%)。目前,白名单主体贷款获批率高达92%,较普通主体提升35个百分点。

此外,青神县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农业设施、畜禽活体、农作物等抵押新模式。

“全域大学区零门槛”

基于“城乡最远通勤仅25分钟”的实际,青神县以“城乡无差别”为核心理念,大力推进“全域大学区零门槛”改革。

改革首先打破身份壁垒。青神县出台《外来人口入学就读管理办法》,彻底取消户籍和住房限制,农村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均可“零门槛”入学。2025年,全县农村学生学籍转入510人、县外转入367人,同比增长40%。

其次是扩容提质,强化保障。投入9.2亿元实施青神中学搬迁工程,新建实验幼儿园滨江分园、学道街滨江小学,近3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80个(含寄宿制学位780个)。

最后是畅通通勤,减轻负担。在眉山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开通15条主线、4条支线,投入71辆“金通工程”客车精准对接上下学时间。实行学生乘车优惠,2元实现“家门口—校门口”直达,学生月均交通成本从160元降至80元,降幅达50%。

“农房三全管理”

“以前村里房子杂乱无章,现在按图集建,又美观又能赚钱!”在青神县兰沟村,村民刘大爷谈到自家翻新的农房喜笑颜开。

近年来,青神县创新推出“图集全应用、工匠全流程、功能全方位”的“三全管理”模式,盘活闲置农房,带动年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

在“图集全应用”提升农房风貌方面,编制150套农房图集,迭代3个版本,最终精选128套深化至施工图级别。青神县政府对选用标准图集的农户每户奖励1万元,目前已发放奖补111万元。全县新建和改造农房1200余户,图集应用率达到100%,“川西竹乡”特色农房已成为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在“工匠全流程”保障农房质量方面,青神县开发全省首个县级农房工匠管理平台,实施“考、培、奖、评、罚”五字管理法,该平台已在全省16个县推广。

在“功能全方位”激活农房价值方面,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农房金融试点县,创新推出“青衣农房贷”,已为217户农户授信5337万元,发放贷款523万元。

从农村产权融资“破冰”,到城乡教育“无差别”,再到农房“提质增效”,青神县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走出了一条“问题导向找切口、制度创新破瓶颈、民生受益验成效”的可持续改革路径。青神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神县将推动改革从“点上突破”向“全域深化”迈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