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平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遗址资源丰富。我们要以系统思维加强全省古遗址的保护工作,为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提供关键的考古实证。
加强整体保护。调动多方力量,多学科攻关,夯实甘肃古遗址挖掘研究进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基础。争取尽快将甘肃古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攻关研究项目。借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助力甘肃古遗址的系统性研究和保护,为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作出贡献。
科学合理保护。有序完成古遗址的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规范遗址保护区划内的生产建设活动,兼顾保护与发展,以法治方式加强遗址保护,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体制机制。
加强展示传播。围绕我省古遗址推出更多考古成果,并做好考古成果的阐释、普及和宣传工作,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挖掘我省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运用各种现代媒介手段和平台,讲好甘肃文化故事,提升甘肃古遗址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强化全域协同。立足全省视角,加强古遗址系统性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各遗址间的文化传承脉络。积极争取将甘肃古遗址保护利用纳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整体规划,加大对黄河中上游甘肃段古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研究的支持力度。
发挥综合效益。根据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现实需求,创新展示方式,多渠道彰显古遗址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古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使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红利。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