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城西区兴海路,一条飘着香气的街,正悄然变身。今年以来,城西区兴海路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贴区域实际,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兴海共富·美食坊+”发展路径,用美食的温度串联起居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主动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以“揭榜挂帅”激发干劲,按照“学习—研讨—立项—实践—督导”五步工作法,为“美食坊”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服务动能。通过创新推行餐饮业联建联带机制,街道组建了1个联合党支部,评选出7家党员示范店、7家诚信餐饮店,逐步构建起多元融合的“美食坊+”生态体系。这一举措带动340家餐饮企业聚焦“舌尖品牌”与服务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辐射带动658家商户共同增收,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为擦亮这张飘香的新名片,街道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以1981年创立的“拜家酿皮”为典型,讲述其四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与家庭和睦故事,借助媒体传播引发情感共鸣。同步打造1个“红色服务驿站”、3个便民服务点,组建“红色服务专班”精准对接商户需求;通过举办厨艺比拼、睦邻文化节等活动,成功引导40多家餐饮店推出200多款特色菜品,吸引上千游客前来打卡体验。部分餐饮企业在街道助力下,探索食品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推动个体工商户实现增产增收。
街道还积极盘活辖区3300平方米闲置资源,成功引进“长江菜市”,开辟“首店经济+社区便民”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行“柔性执法”,对占道经营等行为实施“首单免罚或轻罚”,开展整治30余次;同时合理设置5处便民服务点,允许52家餐饮店规范外摆经营,让市井烟火与城市文明和谐共生。
此外,街道联合驻区企业、商超和餐饮店建立供需清单,开展非遗传承、美食技艺等培训3期,累计帮助198名失业人员、74名就业困难人员和5名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舌尖上的兴海,不仅夯实了居民增收的基础,更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情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