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山东被音乐节“挤满了”


  记者 郭辰昊 报道

  日照新青年音乐节、青州九龙峪青年音乐节、青岛奇幻森林音乐节……这个国庆长假,山东要被音乐节“挤满了”。8天假期,如何在十余场阵容华丽、风格迥异的音乐节中做出选择,成为山东乐迷甜蜜的烦恼。在音乐节愈发火热的当下,“音乐节+旅游”的文旅消费模式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并受到各地青睐,山东正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从中脱颖而出。

  记者观察发现,十一假期期间举办的音乐节,单个艺人、乐队的表演时间集中在40到60分钟,单日艺人、乐队数量多为8到13个,最多的可达到19个。多元化曲风和艺人的搭配正成为年轻人热衷于音乐节的重要原因。日照新青年音乐节总导演王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新青年音乐节的用户画像为例,18到30岁的乐迷占比接近90%。

  “独特的体验感是很多乐迷所追求的。”王涛表示,高兴了就在前面蹦,蹦累了就到后面躺一躺,这种松弛感是音乐节特有的,乐迷完全不会有演唱会的拘束感。其次,音乐节还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日照新青年音乐节恰逢中秋佳节,在乐迷群和王涛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里,大家除了和往常一样交换物料外,还会定制带有艺人、乐队图案的月饼进行交换。“音乐节是一个媒介和平台,大家在这里有了共同的情绪价值追求,能够快速拉进彼此的距离,这也是音乐节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如今,音乐节早已不只有音乐,还融合了市集、露营、国潮、非遗等多元业态。资深摇滚乐迷小冯表示,日照新青年音乐节从日落到日出的创新模式就是最吸引他的一点,能和女朋友一起度过,让他感觉很浪漫。这也是王涛设计这种模式的初衷,他认为现在音乐节的落脚点更应该放在“节日”的概念上,这更能迎合年轻人的思想,“人生不过几个瞬间,乐迷对于我们推出的这种‘限定时刻’都充满期待。”

  “大众越来越热衷于体验型消费,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说,情绪价值正成为他们买单的重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认为,情绪价值消费如今已是演出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8天假期,有十几场音乐节在山东举办。能够如此大规模、高密度地举办音乐节,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目前,山东对大型营业性演出实行“容缺预审”,推行审批告知承诺机制,受理审批时限由法定的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实际上,山东一直是全国名列前茅的“音乐节大省”。2024年,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省票房达到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的43.9%。新青年音乐节作为山东省走出的标杆IP,入选了全省第一批旅游演艺典型案例名单。

  在新青年音乐节的乐迷群体中,外地乐迷占比接近85%,省外乐迷占比更是超过50%。“这与‘好客山东’的品牌背书有很大关系。”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孙竞表示,山东北临京津冀,南接长三角,正好处于两大经济最发达区域的节点上,这两大经济圈的游客来访甚至无需乘坐飞机。

  “未来音乐节更多的是拼服务、拼体验、拼创新。”王涛认为,音乐节的热潮肯定会持续下去,但以后赛道会更加规范化。去年,1000万以上的项目在全部大型音乐节中占比提升11.5%,王涛预计,在未来音乐节票房向头部项目集中的趋势将会愈发明显。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