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以星辰为证 赋巾帼以光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站在30年的时间节点上,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对即将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满怀期待:“北京世妇会传递的精神具有普适性,它有着强大的、稳定的、持续的鼓励性,多年来引领着女性整体不断走向进步。”

  王亚平眼中的航天事业,正是妇女事业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范例——女性因平等机遇实现价值,航天因多元参与更加精彩。

  “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王亚平的寄语穿越时空,与30年前的《北京宣言》遥相呼应。当北京再次迎来全球妇女盛会,那些在星辰大海中、在科研岗位上的“她力量”,终将汇聚成推动平等发展的洪流,让性别平等的光芒照亮更多追梦之路。

  天宫开讲,圆梦太空

  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为中国女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时,王亚平正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为圆大学梦,她“自作主张”报考高中,录取后才告知父母。高考那年,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的消息传来,她毫不犹豫报名,从体能测试到专业考核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万里挑一的女飞行员。

  “支撑我的始终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2013年6月20日,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执行神舟十号任务的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也是世界上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精彩的背后,是王亚平和团队数月如一日的极致打磨。“因为是首次,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所以还是有些忐忑。”王亚平回忆。为了确保授课万无一失,她和团队在地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实验原理的反复推敲,到一字一句的读音、断句,都力求做到极致。

  这次太空授课,不仅圆了王亚平的“飞天梦”,更圆了她深藏心底的“教师梦”。“我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梦想,后来离航天梦越来越近,却离教师梦越来越远。没想到‘神十’任务给了我一个机会,同时圆了两个梦,我感到非常幸福。”

  更重要的是,这次授课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在航天领域的专业能力。世界首位女性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在给王亚平的信中写道:“请记得花些时间望向窗外。中国和这个世界美丽迷人。”这封信,既是对王亚平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女性航天事业的赞誉。

  太空出舱,彰显力量

  如果说“神十”是一次精彩的亮相,那么“神十三”则是一场艰巨的考验。2021年10月16日,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一起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空间站驻留任务。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长期驻留,任务艰巨,挑战重重。

  “从入选乘组起,我就开始接受长达近几年的专项训练。任务升级,难度也随之升级。”王亚平说。而其中最具挑战的,莫过于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极限。“长达半年的密封生活,对人的心理是极大的考验。”王亚平坦言,在太空中,这种孤独和封闭感更为强烈。

  生理上的挑战同样严峻,尤其是针对出舱活动的专项训练。其中,最耗时、最耗体力的当数水下训练。“参训者要身着120多公斤的水下训练服,在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进行4~6小时的操作训练。”王亚平介绍。训练中,痛了痒了不能挠,饿了渴了只能喝500毫升的水。“每次出水,体重都会轻好几斤,体力消耗相当于跑了一次全马。”……

  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宇宙黑幕中那颗蔚蓝地球,见证了女性突破生理极限的壮举。“出舱那一瞬间,像是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宇宙的美震撼了我,宇宙的深远始料未及,宇宙的静谧无法想象,那种感觉是从未体验过的神奇与美妙。”

  这次成功出舱,让王亚平成为亚洲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女航天员凯蒂·科尔曼特意为她送上祝福:“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这些话语,让王亚平倍感温暖与力量。“我们共同用行动证明:太空同样属于女性。”

  薪火相传,汇聚星河

  “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门槛,靠的是专业素养立足。”王亚平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航天领域性别平等的真谛。如今,她所在的单位,女同志占比近半,航天员系统总师、舱外服副总师、航天医学副总师等关键岗位均有女性身影。

  放眼整个航天领域,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首位女性“01”指挥员张润红、第一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她们都是科技女性的杰出代表,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闪耀着光芒。

  “当科技女性能传递知识、播种梦想,责任感与成就感会转化为不竭的创造力。”王亚平介绍,1996年出生的王楠,正是在神舟十号授课时萌生航天梦,高考全报航空航天专业,如今已成为航天科工二院的青年设计师,更接过科普接力棒——这种传承,恰是性别平等理念最鲜活的延续。

  在王亚平看来,女性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参与,既是对世妇会“平等”理念的践行,也是对性别平等的促进与拓展。“激发科技女性的创造力,关键在于提供公平的发展平台、营造平等的竞争氛围,以及鼓励她们参与科普传播,用知识传承点燃更多人的梦想。”

  “中国航天的崛起和中国女性在科技领域的深度参与,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经验、一个样本:科技和世界都因女性力量的推动而越来越好。”借此历史机遇,王亚平鼓励所有女性:“希望大家能够守护梦想、实现梦想,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实现价值,摘取最璀璨的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