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王平
沿着“醉美331公路”,两旁玉米地的秋意令人心动。穿过一截儿隧道,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距离黑河市区仅9公里的中俄民族风情园。这个坐落于黑龙江畔,背靠龙寿山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今年旅游旺季真是“火”了。这“火”源自它独特的魅力,也与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的开启有一定关联。一看景区前的大车小辆和一群群的游人,就知道它的吸引力了。
走进风情园,我们先是被一片花海吸引了。然后不远处“呐喊喷泉”处高喊的人和高喷的泉水,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大片的金黄的花朵,据说名字叫“黑心金光菊”。朋友们说,还是叫“黑金菊”好听。于是,赏花、拍照,甚至请素不相识的游客,为我们拍照。走上不远处的观景台,蓝天白云下,绿树和花海掩映中的风情园,就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令人赏心悦目。
童话世界,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是精美的——儿童广场上的各种儿童健身娱乐设施,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而且融入了有个性的俏皮可爱的动物和植物的元素。
不远处的绿皮火车,里面是火车餐厅,外面则是游人们乐于拍照的地方。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花海拍完照,就到火车旁和火车头拍照留念。
继续行走,一座教堂矗立在我们眼前。教堂里面有画家的画作,还有多种样式的精美婚纱,可以租给游客拍照。教堂外悬挂的钟,吸引了许多游客。不时有孩子或成人拉起钟绳儿敲响大钟,震动着人们的耳膜。
不远的地方,总会有指示牌和精致的小座位都是暖暖的。边拍照边行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俄罗斯风情街。游客驿站、亚历山大酒吧、莉娜面包坊等逐一跃入眼帘。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契诃夫文化广场。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小说名篇。契诃夫又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作家。我们聚在一起,与高大的契诃夫塑像合影。那一面面如一纸书页的“风景墙”,记录着契诃夫光辉的一生,以及契诃夫与黑河的渊源。
行至影视风情区,多部电影的名字映入眼帘。这里是影视剧《闯关东》《老农民》《毛岸英》等的取景地。一座座小木屋像从历史中走出,急于为我们讲述往昔的沧桑与丰富。远处的武器广场最吸引孩子们的眼睛,家长们领着孩子操作大炮,愉快合影。这些小木屋中,最吸引我们的是与影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关的几间木屋。走进“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展厅”,一幅幅剧照挂在墙壁上,无声地讲述着动人心魄的剧情。相连的柜台上的俄罗斯套娃,首饰,以及柜台内的手链儿、项链儿等首饰,仿佛在进行着今昔对比,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女兵宿舍”中的步枪、上下铺、简易的桌椅、头盔等,都似有个性的符号,让游人在欢乐中进行片刻的思考。
走在风情园的小路上,听着悠扬欢快的俄罗斯歌曲,很容易就会遇见来游园的俄罗斯的男男女女。他们的表情一样幸福,领着的孩子像快乐的小鸟儿。
不知不觉,我们便来到了鄂伦春民俗区,一大二小三座斜仁柱,矗立在我们的眼前。据说,中间这座高大的斜仁柱是放大5倍的结果,高26米,宽22米。它因居于高处,给人一种巍峨之感。还未走进斜仁柱展厅前,我们先被八处木雕文化墙吸引,有关鄂伦春族的图腾神话传说被艺术地呈现在木雕画上,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沿着台阶前行,来到斜仁柱展厅。展厅内以雕像和图画的方式,展示着在蓝天白云下的白桦林中,穿戴狍皮服饰的鄂伦春男女,在斜仁柱旁过着狩猎生活。
一个多小时的游园还是太短暂了,更别说去欣赏正在演出的俄罗斯大马戏,或者去体验一下“移动式裸眼9D飞行影院”了。其实,夜晚的风情园另有一番诗意氛围:篝火晚会、梦幻夜游等都是令人神往的。
这座“中国两极穿越·网红打卡地”,自2005年始建后,这是我第三次来游园。感觉一次比一次更好。在这里拍照,行走,收获诗意的快乐。在这里被中俄民族文化陶冶,获得沉思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