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工业园,德丰集团旗下全丰汽车部件公司的智能工厂内,橘黄色机械臂精准作业,每分钟可产出76个汽车结构件。这些余温未散的精密部件,被源源不断运往奇瑞、长安等整车企业。不远处的跃荣机械车间,特种钢管在数控弯管机中成型,成为高铁列车的关键组件。
从创业初期的5人小作坊,到如今拥有320名员工、构建智能工厂集群的企业,德丰集团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15年。日前,德丰集团董事长王责丰对前来调研的江宁区工商联有关人员表示:“我们坚持‘每三年小规划,每十年大战略’,在金属工艺与数据赋能的融合中,探索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专业化集群
深耕细分领域构筑竞争力
德丰集团的竞争力,源于旗下四家子公司形成的专业化协同矩阵。
在跃荣机械,先进的数控自动化生产线能够高效加工特种金属。其引以为傲的0.1毫米折弯精度,为南京康尼精工定制的高铁门系统组件等关键产品提供可靠保障。技术实力使其成为异型材加工领域的佼佼者。
全丰汽车部件公司则展现智能化规模生产的实力。一期投资3亿元建成的12条智能化产线,配备多台重型压力机,年产汽车结构件达4000万套。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底盘支架等产品已帮助整车厂实现减重15%。车间中央控制室可实时调度焊接群组,24项专利技术嵌入生产全流程。
“德丰不做大而全、而要专而精,深耕细分领域。”王责丰表示。德丰机械专攻模具研发,云丰公司精研排气系统,各子公司均致力于成为垂直领域的“隐形冠军”。专业化基础上的协同效应,催生了为量身定制的“底盘、车身、排气”系统解决方案。
智造赋能
数字工厂驱动效率跃升
走进全丰智能工厂,中控大屏跳动的数据揭示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冲压良品率高达99.2%,设备综合效率提升40%,能耗显著下降18%。这源于去年全面投产的智能制造系统,3000个传感器如同神经末梢遍布12条自动化产线。
生产流程优化显著,模具更换时间从三小时缩短至90秒;2800吨级进落料线上,激光检测仪实时修正微米级偏差,数据同步上传云端,与下游客户质量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研发端变革同样深刻。德丰技术中心工程师运用CAE仿真系统优化新能源车电池托盘设计。依托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平台,新材料研究成果正快速转化为特种合金焊接等先进工艺。王责丰介绍:“我们攻关的铝钢异种材料连接技术,有望实现车身减重20%。”近三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超千万元,印证了创新投入的价值。
布局全球
技术标准与成本优势并重出海
2023年,印有“德丰制造”的轻量化汽车排气系统成功出口东南亚。该产品采用云丰公司独创旋压成型工艺,以0.8毫米超薄壁厚实现降噪15分贝,获得国际巨头天纳克认可。
董事长办公室的世界地图上,指向欧洲的箭头标志着2026年的海外战略重心。“出海不仅是产品销售,更是技术标准的输出。”王责丰强调。集团正为德国客户开发符合欧盟ECE R10认证的电磁兼容件,相关核心专利已完成国际布局。新成立的全通智能装备公司,致力于将自主研发的弯管算法模块化,未来可向海外合作伙伴输出“智能化工艺包”。
面对全球竞争,德丰的底气在于“技术溢价+成本优势”双引擎。依托南京本地34家金牌供应商构建的高效供应链,冲压件成本低于行业均值12%;谷里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使物流效率提升30%。这一独特优势支撑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10%份额。
站在规划中的50亩园沙盘前,王责丰描绘着未来:4.8万平方米的研发制造基地将拔地而起,智能物流系统贯穿其中。这家曾因“进不去园区”而扎根谷里的企业,如今已跻身江宁区亩均税收前列。
德丰的视野不断拓宽,新成立的南京全丰轨道科技公司将汽车轻量化技术延伸至高铁领域;与南京移动共建的5G智能工厂项目,将实现生产要素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从传统车间到云端互联,德丰集团的转型轨迹是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汽车引领的产业变革浪潮中,德丰以专业化深耕驱动系统创新,以智能化升级锻造成本优势,为企业自身打造竞争“新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