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艾灸疗法。
中医传统疗法——葫芦灸。
本报记者 郭 靓
通讯员 张 静
9月18日8时30分,西宁市城中区沈家寨中心卫生院一楼诊室外已坐满了等候的居民。“90后”袁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多多,她今天要找的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杨如意。
“杨大夫每周四都来我们中心卫生院坐诊,已经好多年了。以前我脾胃不好,我妈就经常带我来找杨大夫看病,现在我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杨大夫。”袁女士的话里,满是对“家门口看专家”的信任与满足。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社区卫生院越来越多地上演。
如何让老百姓方便“看上病”,及时“看好病”?随着我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加快,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社区卫生院已全面升级为集诊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健康驿站,让“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指导、康复在身边”从愿景变成了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一键三连”。
一连:专家
杨如意为5岁的多多把脉,温柔且关怀地询问:“小朋友,哪里不舒服呀?”只见多多手指着嘴角喃喃道:“有水泡……”
“一到秋天,孩子的鼻炎就准时发作,去年找您给孩子调理过,很快就好转了。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孩子鼻炎反复还伴随发烧,嘴角起了一小片水泡,想让您再给看看。”袁女士细细描述着孩子的病情,没有任何带娃就医的焦虑。
“以前,最害怕孩子生病了,去大医院看病,路上折腾、挂号排队、检查等候,一套流程下来,既费时间又耗精力。现在好了,大医院的专家每周都来社区坐诊,我们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还能跟医生慢慢聊病情,心里特别踏实!”
为让居民在家门口更有“医”靠,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与西宁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联合社区门诊,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加贴近群众。“自从建立医联体以来,每天都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下沉到社区卫生院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省时省力省钱。”杨如意说。
除了定期坐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还会开展教学查房、健康宣教等,带着真技术、实帮扶扎根社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蓉就时常手把手指导沈家寨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优化诊疗方案,并就病情观察、用药规范等细节进行实操带教,帮助基层医护人员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专家下来了,我们的设备也得跟上。”沈家寨中心卫生院院长谢丽娟介绍,为给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检查条件,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诊疗需求,从基础的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到超声、心电图,再到旗舰中(藏)医馆、康复理疗所需的仪器等,沈家寨中心卫生院硬件设施不断升级,社区诊疗有了强支撑。“居民如有特殊需求,我们可以提前预约对应科室的专家,实现精准下沉。”
2024年1月,沈家寨中心卫生院无痛胃镜正式开诊,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郜茜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白俊下沉服务,检查费用也比大医院更便宜,不仅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真正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二连:医院
6月2日,在沈家寨中心卫生院正门外,居民阮先生突然踉跄着栽倒在石柱旁,路过就医的居民与当班保安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呼叫院内医务人员。
主治医师张国萍带着护理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此时阮先生已出现颈动脉搏动消失,张国萍立即指挥对阮先生展开紧急救治。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予以氧气低流量吸入,进行心电监护、实施心肺复苏……一系列抢救措施有序进行的同时,社区与医院之间一条无形的“转诊绿色通道”迅速启动,阮先生被急救车点对点转入上级医院,全程没有延误一分一秒,为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医联体上下联动,畅通绿色通道,让基层首诊到快速转诊无缝衔接。”谢丽娟介绍,社区通过定期开展胸痛、卒中等救治培训,已实现基层医生对急救的标准化处置。同时,与上级医院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获得专业的诊疗。
既“上得去”也“下得来”,医联体建设其实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目前,社区首诊患者上转到大医院已经十分顺畅,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诊后患者下转社区的健康管理模式也正在积极开展。”谢丽娟说。
根据下转患者的病情轻重以及康复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为他们提供三级“承接”服务:仍需住院观察或后续治疗的患者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房;需要居家护理的患者由家庭医生帮助建立家庭病床;病情稳定的患者则由家庭医生进行定期随访,实现大病在上级医院集中救治、康复在基层机构分流照护的合理分工。
“接下来,我们又有新举措了。”谢丽娟说,社区卫生院将与青海红十字医院联通一条“专线”,通过打造上下贯通的医疗网络,更好地提升便民医疗的服务效率,实现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预约到大医院的检查单,如核磁检查等,直接完成缴费,按照预约时间可直接到青海红十字医院检查,不用二次排队。”谢丽娟说:“与青海红十字医院‘连线’后,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预约检查,患者不需要再跑来跑去,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
三连:民心
你知道吗,健康也有“分值”了。
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沈家寨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新路径,推出“健康积分”服务新模式,将健康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积分奖励,引导居民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慢性病患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签约100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组织的健康体检50分……在健康行为积分参考目录上,健康监测、慢病随访、健康宣教等多项积分细则清晰明了。
如何获取这些积分呢?沈家寨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党海容介绍:“居民通过主动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家庭医生签约、慢病随访、健康体检等服务项目即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值可免费兑换相应的健康宣传品及健康大礼包等福利,包括健康检查、中医理疗等。”
“以前总觉得控糖很难坚持,现在为了攒积分,反而为自己养成了好习惯,主动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社区糖尿病小组组长任大姐说。
在沈家寨中心卫生院三楼中医馆的针灸室,记者见到居民凌姐抱着一个大葫芦,原来这是中医传统疗法——葫芦灸。“天气转凉,我就容易脾胃虚寒,来中医馆用葫芦灸调理过两次,效果很明显,胃不凉了,很舒服。”
“来中医馆的居民,病症一般以疼痛症居多,如颈痛、腰痛、肩痛、膝关节痛等,还有一些调理失眠或胃肠道等。居民先由医师看诊开治疗单,再到中医馆治疗室接受治疗师的中医治疗服务。”党海容介绍。
近年来,青海充分发挥中(藏)医药资源特色优势,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馆建设覆盖率10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多项中(藏)医药服务。
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沈家寨中心卫生院建立了旗舰中(藏)医馆,开设夜间门诊,给上班族及上学的孩子提供灵活就诊的时间。同时推出日间病房服务,实现以传统中医治疗为主的“随治随走,可以报销”的诊疗模式,让更多居民享受医改红利,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