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高效触达市场主体


(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江  龙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紧紧围绕“法治护航开放”这一核心使命,积极推进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建设。通过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公证、仲裁、律所等多方法治资源,该法务区构建起“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平台,为湘黔渝鄂桂五省边区群众及跨境贸易市场主体提供从咨询到纠纷解决的全链条法治保障,已成为区域开放发展的重要“法治引擎”。   自今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已累计服务企业群众2200人次,化解跨境贸易纠纷2起,办理涉外公证80余件,开展涉外法律培训2场,覆盖企业80余家、参训人员超300人次。鹤城区人民法院国际陆港区人民法庭积极融入法务区建设,持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去年以来办理各类案件4289件,获评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   作为服务外贸企业的重要载体,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聚焦“怀企出海”核心需求,通过专题培训与精准服务,为企业跨境经营筑牢法治防线。5月29日,法务区联合多部门举办“千所联千企”民法典进企业暨法治护航“怀企出海”——怀化外贸企业跨境合作与法律风险防控培训活动。活动现场,北京东友(怀化)律师事务所律师缪奇川结合实务经验,向陆港经开区、怀化高新区等地企业负责人系统讲解法务区涉外服务功能,围绕跨境合同纠纷处理、企业用工规范、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国际商事仲裁流程等关键内容,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案例拆解、现场互动答疑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接地气”的法律指导。   针对企业海外经营中的突发法律问题,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快速响应。湖南金心笔业在巴西、巴基斯坦市场遭遇反倾销调查时,法务区第一时间组织北京市京师(长沙)律师事务所的涉外法律服务团队介入,协助企业梳理出口数据、核查贸易流程,指导企业向当事国商务部门提交材料、开展反倾销申诉;湖南融憬竹业在越南清化建设海外仓库期间,该律师团队同步提供合同文本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外观专利设计等专项涉外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顺利推进海外项目建设。   “不用专门回怀化,在线上就能办好出国留学公证,还提供代办认证服务,真是省时、省心、省力!非常感谢。”近日,在深圳工作的怀化籍人士张某因出国留学深造需求,通过入驻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的湖南省怀化市天桥公证处远程视频办证系统完成公证后,特意致电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这一案例,正是法务区破解跨境贸易与民生服务中“异地办证难、耗时长”问题的生动实践。   为打破涉外公证服务的地域与时间限制,怀化市天桥公证处依托法务区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推出“涉外公证+代办认证”一站式服务。线上通过远程视频办证系统,个人办理学历、学位、无犯罪记录、亲属关系等涉外公证,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章程等高频业务,均无需现场申请,全程线上即可完成申请、材料核验、缴费、出证;同时开通代办认证延伸服务,进一步简化流程。经优化后,涉外公证平均办理时长从传统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1到2个工作日,整体效率提升超60%。线下则在法务区设立涉外公证专窗,针对本地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原产地证明等跨境贸易相关公证,切实减少企业跑腿次数、降低时间成本。   针对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政策衔接不畅、法律适用盲区多”问题,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打出“资源聚合+研究赋能”组合拳,为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扫清障碍。在资源整合方面,法务区积极联动商务、海关、税务、贸促等部门,全面梳理整合各方面跨境贸易扶持政策,搭建“一站式政策对接平台”。通过精准匹配企业类型与需求,向企业定向推送税收减免、通关便利、贸易拓展等政策,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让政策红利高效触达市场主体。   在法治研究与人才支撑方面,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推动成立怀化市法学会东盟法治研究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两大专业平台,进一步整合行业精英力量,搭建“学术交流+实务研究”双向通道,既深化东盟贸易规则、跨境法律适用等领域的法学理论创新,又推动研究成果与跨境贸易法律服务、律师执业规范深度融合,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务操作指引,为区域跨境贸易提供更专业、更长效的法律服务支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