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成都礼物”成为文旅新引擎


国庆中秋假期“成都礼物”受欢迎。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供图国庆中秋假期“成都礼物”受欢迎。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供图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集合文博文创、非遗手作、潮玩以及特色美食的“成都礼物”在成都的热门历史景点,以全新的消费场景热情迎接国内外游客。

  长假首日,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重点文旅街区人气火爆,游人如织。备受瞩目的“成都礼物”文创也焕新登场,一系列融合了创意与在地文化的活动同步展开:琳琅满目的创意市集、可亲身体验的非遗手作、韵味十足的川剧快闪以及趣味盎然的主题打卡装置联袂上演,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武侯祠的三国文创展台前,结伴旅游的广州大学生对三国盲袋、收藏卡等爱不释手。市民刘先生一家对《前出师表》冰箱贴情有独钟:“孩子读了《出师表》,要来寻宝。没想到三国历史能变得这么时髦!”

  这股热情被销售数据印证:“成都礼物”22家店铺国庆中秋假期共计销售16000件商品,主题盲袋与收藏卡最受欢迎,“三国系列蜀将吧唧盲袋”售出1300件,文化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

  “我们致力于构建独特的消费场景,并为产品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成都礼物”相关负责人介绍:“目标是让每一份礼物都成为一张‘可带走的、流动的城市名片’,以此连接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实现双重价值。”

  据了解,双节期间,“成都礼物”22家店铺接待总人数高达88万人次,其中更吸引了1万余名外宾前来探访成都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礼物”对非遗文博的活态传承,屡创文旅热度新高,打通了“产品创新+场景拓展+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径。这一模式初见成效:崇州道明竹艺村依托非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殊坊非遗街区汇聚蜀绣、漆器等“五朵金花”,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推动非遗从“活态传承”走向“可持续发展”。

  热潮背后,是成都文旅从产品销售到场景体验的产业升级转型的深度实践。从武侯祠的“三国主题”文创店,再到锦里古街的非遗创新空间,“场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成都的文旅消费。“成都礼物”这份IP在拉动消费的同时,还持续向世界传递着独具魅力的成都叙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