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嘉年华”点燃京城网球经济


中网点燃全民网球热。本报记者潘之望 摄中网点燃全民网球热。本报记者潘之望 摄

  随着阿尼西莫娃捧起女子单打冠军奖杯,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已经精彩落幕。金秋九月和十一假期,这项“体育嘉年华”在京城掀起网球热浪,赛事的影响力蔓延到文化、商业、旅游等诸多领域,各项运营数据频创新高,中网公开赛也迈上了新的高度。

  2025中网赛程首次扩展至三周,从首周开打的青少年赛事到郑钦文复出首秀,再到正赛男单、女单决赛接连上演,热门球星、焦点赛事推动中网持续升温。9月27日,郑钦文迎来复出后的首场比赛,当日国家网球中心入园人数超4.5万人。虽说中国运动员在今年中网止步较早,但赛事上座率仍保持高位。

  和赛场内的热潮相比,赛事之外吸引眼球的故事更多。众多国际运动员被中国观众和球迷的热情所感染。高芙等世界名将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赞中国观众最贴心、最热情;意大利球员保利尼、美国球员佩古拉与球迷互动时学说中文……10月4日,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孟二梅来到钻石球场,作为嘉宾为比赛挑边,获得现场阵阵掌声。参加WTT中国大满贯的运动员、演员、奥运冠军也纷纷走进钻石球场。跨领域的相遇,让中网赛场充满活力。

  在国家网球中心园区,多处户外观赛区“一座难求”。国家网球中心园区西侧、南侧设置户外观赛区,观众可以在草地躺椅上观赛,周围配有餐饮店和官方授权商品店,让球迷在北京秋日尽享假日悠闲时光。“我们9月29日到的北京,就是为中网比赛而来,这几天一直待在园区。这里的氛围太舒服了,除了看比赛还可以体验丰富的活动,最开心的是我们拿到了球员的签名。”来自重庆的球迷小胡有些恋恋不舍,她说,明年还要来看中网。

  在中心园区之外,位于房山、通州、798·751园区的“中网嘉年华·超现场”同样人气十足,赛事的魅力与热度,从中网赛场辐射至全城。

  在北京房山首创奥特莱斯,中网赛事“搬进”商业空间,现场超大屏幕同步直播赛事盛况,周围区域增设美食市集及音乐节等丰富活动。据统计,10月1日当天,这里因“中网嘉年华”带动客流超过10万人次。

  赛事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园区多家特许商品店内总是人潮如织。货架上,钥匙扣、潮流联名玩偶等赛事特许商品琳琅满目,多款产品在明星带动下成为“爆款”。今年中网特许商品销售额超1250万元,是去年的1.6倍。赛事期间,园区现场综合消费超3600万元,较去年增长44%。

  今年中网园区还随处可见科技元素。在映月球场旁边,煎饼摊吸引众多观众前来体验。鸡尾酒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让观赛更加有趣。此外,园区还引入L4级无人驾驶小巴为球员提供新奇舒适的园区内接驳服务,机器人巡游和机器人舞蹈让赛场趣味性更强,展现出中国的前沿科技实力。

  据中网组委会介绍,9月14日至10月2日,亚奥商圈消费与9月非赛期相比,消费指标呈正向增长。其中,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93%,中网对亚奥商圈的消费拉动效应为1比7.4。

  2025中网赛事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网公司总经理李旭华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把网球嘉年华做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报记者 卓然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