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我想故乡的沙棘了。
趁着中秋假期,我踏上了回乡的路,途中总会有那么一片红在迎接我。刚一下车,扑面而来的就是沙棘果那自然而深邃的香气:既有水果的明亮活泼,又蕴含着野生浆果的深邃与神秘。人们总说,味道是带有记忆的,这伴了我整个童年的沙棘香,唤醒了我对故乡的记忆。
我漫步在沙棘林,贪婪地吸着沙棘的香气。这香气渐渐变得醇厚而复杂,如同陈年佳酿,蕴含着时间的深度与大地的宽广。还是很小的时候,也是在这片沙棘林,我们一群小伙伴总会成群结队来这里摘沙棘果。种沙棘的大叔每每看到我们,总笑眯眯地和我们说:“孩儿又来摘酸柳柳了。”他喜欢给我们讲沙棘的小知识:沙棘不仅耐旱、耐瘠薄,还具有耐高温和耐严寒的特性。我们忍不住对眼前的这片橘红产生敬佩之情。橘红的沙棘点缀在沙棘树上,阳光洒下来,如同点点繁星。沙棘果小小的,我们小手也可以抓到十几个。刚把沙棘放到嘴里,那酸甜滋味便在口中爆炸开来。大家吃得满嘴橘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都哈哈大笑。那时的沙棘真的很甜,很甜,一直甜到我的心底。
儿时最开心的,就是爷爷从农田中回来,骑着那辆有些年代的自行车,载着我去沙棘林转悠。沙棘树的枝干,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苍劲有力。它们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在夕阳那抹深邃而炽热的红色余晖中,沙棘林仿佛被点燃,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红色坚强。这红色,不仅是夕阳的馈赠,更是沙棘树生命力量的象征。它们在这片被红光笼罩的天地间,以一种近乎傲然的姿态,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爷爷看着沙棘枝锋利的刺,总是会和我说:“哥儿哥儿也快快长大,像沙棘一样坚强厉害。”夕阳染红爷爷的头发,洒在爷爷沧桑而坚毅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都深藏着过往的艰辛与不屈。看着爷爷,我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为生活而坚强奋斗的农民。
后来,离家的时间慢慢变长了,沙棘就成了我对家乡思念的寄托。看到其他植物,常常就会想起在风沙中生长的沙棘。沙棘,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坚毅的品格。在中国元朝,它被称为“长寿之果”,它的存在为忽必烈帝国打响了名声。沙棘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曾被古希腊人称为“使马闪闪发光的树”。张北草原环境十分恶劣,但沙棘却有着一股无畏的劲,即使在满是风沙的张北也能坚强地生存。风吹得越大越狂,沙棘长得越茂盛。
张北人就像这坚强地沙棘一般。张北曾被确认过是人类无法居住的地方,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草原上开辟了他们的生活。人们顶着大风,在草原上养牛养羊,种着和他们一样坚强的沙棘。人们用智慧建立工厂,将沙棘做成沙棘汁,销往各地,举国闻名。那股大风吹来了丰收与成功,并且不断锤炼张北人的坚强的品格。这次中秋节放假,家中的月饼旁又如往常一样,摆着酸甜的沙棘汁。再次喝到那久违的沙棘汁,我的脑中又一次浮现出沙棘顽强生长的情景,并不由得感叹张北人民的坚强与勤劳。张北的风还如往常一般肆意地吹,张北的沙棘长得愈发美丽娇艳,张北的人民也越来越坚强能干,张北这个小县城也在不断进步。
当我再一次踏上离乡的道路,又看到了那顽强生长的沙棘。她在大风中坚守着。直到那片娇艳的橘红撞进我的心,我好像才慢慢地读懂了它。我不由得握紧了妈妈给我的沙棘汁。列车沿着那片橘红驰骋,我也带着沙棘教给我的勇敢坚强,追寻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