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邵鲁文、张昕怡)老旧院落修缮一新、青石板路宽敞整洁,民谣咖啡店、木艺工坊等个性化店铺开门纳客……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山东济南明府城片区后宰门街部分院落经过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漫步其中,游客可一览古韵与创意的融合,感受老济南独特的秋日风情。
“在这里既有传统、古朴之感,也有不少时尚、个性的店铺,非常适合旅游打卡。”江西游客林沐蕾说,行走在济南的老街巷里,《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济南明府城片区的老街巷。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
明府城片区是济南历史遗存最集中、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堪称“老济南”的缩影。这里拥有芙蓉街、百花洲、府学文庙等历史遗存,以及珍珠泉、芙蓉泉等百余处泉池水系和明暗渠系。
近年来,济南市按照“留、改、整”的原则,对明府城片区实施房屋保护修缮、历史肌理保护和传统风貌恢复。泮壁街、后宰门街、西更道街的31处泉水院落得到提升修缮,泉城建筑风貌、泉水特色和历史文脉实现有机融合。
走进去年修缮完毕的西更道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诗词长廊”。“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历代文人墨客在济南留下的经典名句镌刻其上,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几分传统韵味。透过墙上开设的仿古花窗,可将墙另一侧珍珠泉的美景尽收眼底。
通体红砖砌筑,白色的欧式线条点缀其中……在济南市市中区百年老街上新街,焕然一新的省级文保单位108号英式联体小洋楼成为假期打卡地标。
建于民国初年的上新街,现存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以及22处特色民居院落,曾是老舍、关友声等文化名流聚居之地,汇集了民族实业、创新思潮、红色革命、传统戏曲等特色元素,被誉为“济南近代城市缩影”。
济南上新街夜景。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
2021年以来,上新街片区先后修缮81个传统院落,在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引入创意零售、国潮服饰、日咖夜酒、文化体验、民宿酒店等特色业态。如今的上新街,青石板路、红砖墙与瀑布花墙交织,传统与现代风貌交融,受到年轻人喜爱。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只对屋架进行加固处理,用传统工艺对外墙进行修补,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整体性。”参与上新街修缮工作的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利尧说,他们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城市文化记忆。
济南明府城、上新街重焕新颜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先后推动明府城、老商埠、579百工集等多个片区更新,形成“历史保护—业态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闭环。
“当下很多城市并不缺商场与步行街,缺的是具有独特文化调性与历史记忆承载的文化空间。通过修缮古建筑、活化利用一系列历史文化景观,打造‘文化—艺术—历史—商业’多维复合空间,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孙竞说,以文脉为魂、以民生为本、以融合为径,老城亦可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