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10月2日,中国国民党党内民调结果出炉。支持度领先的参选人,被认为主要得益于其在辩论中痛批赖清德及民进党的犀利表现。或者可以说,谁的表现契合台湾主流民意,能反映出台湾政情、社情、民情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谁就能得到民众更多的共情。
在选举辩论中,几个参选人的相关批评并非空泛指责,而是直击台湾民众反对“台独”的核心痛点。他们直言,赖清德当局的“台独”主张正把台湾推向双重危机:政治上,民进党高调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谬论,让所谓“中华民国”的法理基础岌岌可危,若赖清德继续铤而走险,台海恐爆发军事冲突;经济上,美国要求台湾芯片制造“五五分”,意味着台湾经济命脉将被彻底掏空,关税海啸下的产业、农业甚至可能还不到2028年“大选”就遭遇灭顶之灾。当赖清德还在编织“抗中保台”的谎言时,有人戳破这种“岁月静好”的假象,基于现实危机切中要害进行批评,自然能引发民众共鸣——毕竟对台湾民众而言,和平从不是口号,而是免于战火的安稳生活;发展不是空谈,而是公平稳定的贸易、实实在在的收入。
此次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多位参选人都展现出清醒要和平、坚定反“台独”的一面。他们明确表态“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对应有身份认同的公开表达,打破了民进党长期以来刻意制造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谎言。一度,在民进党多年的“去中国化”教育和舆论洗脑下,部分台湾民众曾对自己的身份产生困惑,对台湾的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像有的网民所说,“现在才知道,台湾的‘天然独’,实际上是民进党操弄的‘人造独’”。国民党参选人这次敢于直面“中国人”身份,正是明辨是非、澄清谬误,喊出了台湾真正的主流民意——他们清楚,台湾民众的根儿始终在大陆,“中国人”是无需躲避的标签,而是骨子里的基因、血脉里的印记。
台湾这种身份认同的热潮正在形成。台湾网红“馆长”在九三阅兵期间直播,其间近10万台湾观众同步观看阅兵,回放观看量突破125万次,评论区里“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的留言刷屏。有网友提到,父亲是抗日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滇缅远征军,坦言“若父亲在世,定会为中华民族今日的强大而欣慰”;也有祖辈在台生活300年的70岁老人,感慨“祖国大陆从山河破碎到繁荣强大的不易”,为自己的中国血脉骄傲。馆长的直播没有刻意说教,只是把大陆的强大实力和抗战历史记忆真实呈现,却打破了民进党长期以来构建的“信息茧房”。当台湾民众看到的祖国大陆不再是绿营抹黑的“虚假负面形象”,而是45个方阵里的民族底气、老兵故事里的共同记忆,沉睡的中国魂自然被唤醒。正如网民所说:“是‘馆长’的勇气让我们明白,大家本来就都是中国人,任谁也换不掉我们的祖宗。”
如果说“馆长”的直播是现实层面对这种身份认同的再激活,9月28日年已80岁的凌峰先生在澳门“湾区升明月”晚会上演唱《吾爱吾国》,则是从文化与情感层面深化了这种认同。这首被尘封40余年的歌曲,歌词里“如果有轮回,我情愿投生,再回到中国”的滚烫情感,经凌峰老艺术家沙哑却真诚的嗓音唱出,瞬间击中了两岸同胞的中国心。歌曲结束后,他一句“中国人必然要有家国情怀,对不对”,没有激昂的口号,却像长辈谈心般穿透人心。有台湾网友边听边流泪,说这不是歌声,而是跨越海峡的思念,这是凌峰老先生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是每一名台湾同胞发自内心的真诚呐喊。
大势就在眼前,台湾当下一个个的生动场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台湾的主流民意从来没有远离“一个中国”的核心,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盼,始终是台湾社会的底色。尽管民进党试图用“台独”分裂行径和信息操控扭曲民意,但事实表明,只要有人敢于戳破谎言、呈现真相,只要有人用心传递家国情怀,台湾民众心中的中国认同就会被唤醒。
找回了这份身份认同,台湾就认清了自己,看到了未来。“中国人”这三个字,不仅是身份的标识,更是共同守护和平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荣光。无论国民党主席选举最终结果如何,唯有坚持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和平,唯有珍视并葆有这份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记忆,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而对台湾2300万同胞来说,坚守这份家国情怀,眼前要走的路才能不再犹疑彷徨,才能通往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