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字守常。”“陈独秀,字仲甫。”两位开启“觉醒年代”的人物互相作揖,拉开了话剧《觉醒年代》的序幕。10月13日、14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这部剧目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赴重庆涪陵大剧院演出,并角逐我国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奖。
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话剧《觉醒年代》(见下图),由原著及史学顾问龙平平、编剧喻荣军、导演何念等主创,自2022年创排以来经过多次打磨、提升而成。2024年,该剧荣获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此前还荣获第六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舞美等奖项。本轮演出阵容包括顾鑫、韩秀一、王梓、刘春峰、符冲等。
该剧聚焦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段及其折射出的宏大背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画面。如果说电视剧《觉醒年代》为观众铺陈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试图主宰自身乃至推动家国命运的觉醒者群像,那么话剧《觉醒年代》就让这些觉醒者在观众面前“活”了起来——一位位信仰崇高、学富五车、个性十足且和而不同的君子,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感召下,组成“北大学者天团”。坚持留辫子、穿袍子,但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希腊语等9国语言的辜鸿铭;学术上反对辜鸿铭“守旧”的钱玄同;著名诗人沈尹默;“想叫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的周树人……他们各有所长,虽然观点可能各异,但是最终都团结在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主导者陈独秀的身边。《狂人日记》就是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周树人,从今往后就叫鲁迅。”剧中,辜鸿铭还阐释了何谓“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我辜鸿铭将终身致力于弘扬和传播这种伟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这句话出自其用英文写的《中国人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振聋发聩。
与此同时,该剧还通过革命者对待妻子和爱人的态度,折射出妇女如何一步步获得解放。李大钊与妻子赵纫兰,陈独秀与妻子高君曼——也是其原配的妹妹,胡适与妻子江东秀,周树人与朱安、许广平等,就裹小脚、赴东洋、爱与恨、德与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既是人物命运的转折,也体现出“觉醒年代”的女性觉醒,并且奠定了当时中国女性最为现代、独立的形象。
这部获得电视剧唯一授权改编话剧的同名作品,对当前年轻人的影响跨越了时空。舞台上,一群学生清唱道:“光阴似流水,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观众里的年轻人,能接住这个“再会”吗?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