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是淌出来的


詹超音

文字如水,流动而活,细淌为美,奔涌为壮。水明白,再大的水势源于细流;文清楚,鸿篇巨著也是字斟句酌集生活细微而成。谈千古,说当下,为什么有的文字淡墨登场,却让人眼目清亮,越读越来劲;有的求媚如东施,逮啥说啥,却是越读越索然无味。说来说去,技巧可以欠点,生活积累一定得富满,不然写不出好东西。

每一路水都想流出样来,每一段文字都想集美闪耀。水受自然约束,造化百态;文字虽可自创,突破就难了。靠一兵一卒,用生活点滴组文,方能敲击读者心灵。水清无鱼,文简则美。这个简指的不是篇幅,是精练而成的文字,一字一句均不可增减。香料一多反生怪味,辞藻过华反而倦目。喷泉好看,多看会掉兴;涓涓细流却永远看不够。人们喜欢的还是自然的东西,包括文字。看作家的作品,总嫌他们写的少。毕飞宇出了十二本集子,我刚捧回时确实读的很过瘾,看完了,没觉多,好像他还差十二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严谨的写作者不会触碰陌生的题材。李娟写阿勒泰,刘亮程笔下离不开黄沙梁,就因为他们分别在这两地。刘亮程说,“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每当读起刘亮程的这段话,便能触摸到他对家乡的深情。这些作家有一个共同点,不滥用华丽辞藻,行文简洁明了,如水自然流淌,却照样金句频频。词句从不接受刻意安排,只在文字流淌中灵动闪现,是跳出来的,作者事先可能也未必想到。

写作其实也是熟练工,文笔功底和创作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大家出手看似又快又轻松,全因积累雄厚。黄永玉老先生擅画,也挺能写,写完后不看个十遍八遍他是不会放稿的。

水能聚能散,字也是。字留在某篇文章后真身就都回到字典里去,再用再取;成章的文字才是自有的,受保护;而流淌的美文是写作者劳动的果实。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