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约 共赴合作新旅程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邝伟楠

  以“深化中国—东盟文旅合作,共建RCEP旅游经济圈”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近日在桂林举办,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展位数量等创历史新高。经过多年发展,东博会旅游展区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共同探索旅游发展新机遇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持续增添动力。

  深耕东盟客源市场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共同发布旅游合作倡议,共同打造跨境旅游合作区,协商推动入境旅游便利化,不断扩大双向人员往来规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广西与东盟人文相通,旅游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去年以来,双方交流合作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广西走进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举办多场旅游推介会,积极重构并优化入境旅游产业链;携手越南推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让“一瀑跨两国”的独特体验成为现实,为跨境旅游合作树立了标杆。

  2025年,“广西旅游年”活动持续开展,全区旅游交出亮眼成绩单。其中,上半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90.44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总花费3.3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5.1%、77.5%。

  “为方便外国游客在广西消费支付,今年广西区分行积极创新入境游服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携手打造入境游支付无忧服务品牌。”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介绍,交通银行还在桂林等重点旅游城市挂牌示范网点,构建跨境支付枢纽,优化外币兑换、外卡支付和数字人民币使用体验,配备双语专员和专业团队,让海内外游客享受优质服务,助力广西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用好入境、过境免签政策,开通加密与东盟重点客源地航班,优化扶持政策,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扩大入境游市场规模,推动广西入境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入新的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才巍说。

  人工智能赋能发展

  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现场,游客拿着手柄便能“走进”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可以跟着刘三姐数字人游广西,还可以体验全息影像旅拍等“AI+文旅”新场景、新应用。

  “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聚焦人工智能、智慧文旅、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将科技创新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吸引国内30多家企业参展,可以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科技赋能文旅的新体验。”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国富说。

  在浙江展台,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吸引不少观众前来体验、咨询。展台工作人员说,这款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特别针对东盟国家多语种环境优化了语音识别算法,支持印尼语、泰语等12种东盟国家语言互译功能,通过“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开辟了智能穿戴设备在文化外交中的新应用场景。

  在桂林展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AI赋桂·智绘山水”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可玩、可触、可珍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该公司副总裁凌云说,公司将以科技赋能文旅,通过AI互动、艺术场景和文化打卡等多元方式,让观众“用体验替代看展”。

  展会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文旅等方面合作,携手推进两地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秘书处负责人蔺艳超说,展区将“科技赋能”具象化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AI+文旅”创新成果,给观众带来了富有沉浸感与交互性的体验,让东盟国家乃至全世界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旅的最新进展。

  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与专业买家,其中亚洲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东盟10国全部参加,举办配套活动73场,各国参展商累计达成合作意向约24.6亿元,实现招商质量与成效双提升。

  “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广泛邀约东盟国家官方机构、文旅企业参展,并立足东盟面向世界邀请境外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国家官方机构、文旅企业参展参会。”蔺艳超说,展区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搭建了洽谈合作的平台,创造了洽谈机会,促成了更多交易。

  柬埔寨旅游部国务秘书谢萨表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推动互联互通的强大平台,相信各方将持续促进人文交流,实现共同繁荣。东博会旅游展区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还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文莱安东尼旅行社董事总经理刘雪铃说:“为吸引中国游客入境旅游,今年3月开始,持有效期6个月以上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文莱。”在文莱展区,宣传片里的热带雨林风光吸引众多采购商咨询。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于2019年在中国设立推广中心。自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连续5年参加展览。”说起参展感受,老挝旅游推广中心(中国)总代表张小燕说,“每一年都有新感触、新收获。”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