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协商成功率98% 群众满意度100%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

秋高气爽,走进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余下村,清澈的龙里河水漫过层层叠叠的坝体,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这里已成为贵阳、龙里等地游客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各位乡亲,游客越来越多,村‘两委’协调了80个临河摊位,建议优先考虑脱贫户和困难家庭,大家觉得如何?”前不久,在龙山镇余下村村民议事点,村党总支书记徐方林摊开《河道经济摊位竞拍工作方案》,与村民围坐热议。“我赞成”“我没意见”……这场“请你来商量”的院坝会后一周,摊位便全部租出,龙里河畔热闹起来。

这样的议事场景,如今在龙里县各村(社区)已成为常态。2021年11月,余下村获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龙里县以党建为引领,按照“谁受益、谁参与、谁协商”原则,创新议事协商机制与实践路径,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破解基层治理中“干部干、群众看”的沉疴。

“以前村里修路、改造民居、发展产业,要么干部拍脑袋,要么群众有意见,常常半途而废。”余下村村民杨亮才记得,早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时,家家户户都犯嘀咕:“改了厕所农家肥咋用?成本谁承担?卫生能保证吗?”

见此,村“两委”换了思路——把会议室搬到院坝里,发放明白卡、逐户问意见,老党员带着施工队现场演示改厕流程。“干部蹲下来听我们说,顾虑自然就消了。”杨亮才成了全村第一个改厕户。

村级议事协商,关键要答好“议什么、谁来议、如何议、如何监督、如何落实”的考题。龙里县给出的答案,藏在一份包含8类38项的议事清单里——从党的建设到民生实事,从产业发展到征地拆迁,大到村集体经济处置,小到《村规民约》修订等都被纳入协商范畴,经村党支部研究、上级部门合法性审查、报属地镇党委政府备案后逐一推进。

徐方林介绍,遵循“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原则,从老党员、老干部、联户长等群体中推选议事骨干,除明确涉及利益的村民代表出席议事协商会外,还邀请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全程列席议事协商会议,让不同声音都能被听见。

为了让协商有章可循,龙里县规范了“议题征集——筛选确定——协商讨论——表决公示——跟踪监督”五步流程,余下村将每月23日定为“议事协商日”,紧急情况随叫随开。针对不同事项实行分类议事:明确重大事项以民主评议、听证会、座谈会等3种形式进行协商;一般事项开恳谈会、院坝会;小微事项用“串门式”“面对面”交流;外出村民多的村组,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议事”。并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组级“五议三公开”制度,把议事过程纳入村务监督委员会重点监督内容,通过源头督、全程督、群众督,确保件件有着落。

开展试点以来,余下村共召开村级议事协商会12次、组(寨)议事协商会34次,议事协商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10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至63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600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全县各村(社区)将议事场所向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参与议事,建立起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村级议事协商机制。”龙里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屈兴华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