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中国妇女网)

转自:中国妇女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由降转涨;环比上涨0.2%,涨幅持续扩大。如何看待CPI出现的积极变化?

先来分析支撑CPI同比由降转涨的关键因素。

一是服务价格涨幅扩大带动。今年以来,服务价格自3月起逐步回升,10月份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这其中,国庆、中秋假日叠加,居民旅游出行、文化体育消费增加,带动宾馆住宿、飞机票和旅游等服务价格上涨;高品质社会服务需求增加,则带动医疗、家政等服务价格上涨。

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影响。10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

“两新”政策拉动下,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至5.0%之间;随着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效果显现,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共同支撑工业消费品价格回暖。

透视CPI同比由降转涨,我们得以感受经济运行呈现的几大积极变化。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CPI同比由降转涨,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稳中有进。

这一判断,可由其他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给予支撑: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消费升级态势持续——

CPI同比由降转涨,服务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折射出居民消费的升级趋势: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品质型消费加速升级的关键阶段。

看增速,前10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3%,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

看趋势,前10月,服务零售额5.3%的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两组数据,印证了服务消费的澎湃活力,其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这也启发我们,下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要遵循服务消费增长规律,加快培育服务消费这个新增长点。

这要求我们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在抓好公共服务“保基本”前提下,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办法,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着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例如,要从服务消费的个性化、体验性、互动性等特性出发,打造融合式、沉浸式消费场景,丰富服务消费场景供给;要通过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举措,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宏观政策成效显著——

CPI同比由降转涨,离不开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发力显效,再一次彰显了宏观政策的强大效能。

观察整个宏观经济,今年以来,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宏观政策带动需求扩大、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相关部门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出台13项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相信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经济上行动力将持续增强。

透过CPI这一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持续积累,消费主引擎潜力正在持续释放,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