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物不见人”到 “人物并重”发展,省委宣讲团在贵州大学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1月18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贵州省委宣讲团在贵州大学宣讲。省委宣讲团成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吴刚平作宣讲报告。

  省委宣讲团成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吴刚平说:“‘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是首次提出。这一提法标志着我们国家发展的理念又一次升华,是从对‘见物不见人’到‘人物并重’的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吴刚平指出,在追赶型经济的早期和中期,投资于“物”,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工厂以及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能够迅速形成资本积累,拉动经济的增长,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当经济体量达到一定规模,传统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因此,必须将“投资于人”提升到与“投资于物”同等重要、甚至更具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人”不再是生产的附属品,而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将“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结合,正是为了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力资本的基础。

  吴刚平表示,“投资于人”,一是投资于“人的能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一方面进行教育体系的革新,推动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支持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充电”,另一方面加强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平均健康预期寿命。

  二是以投资于“人的活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潜能,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各类人才自由流动、脱颖而出,充分激发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和广大劳动者的创造活力。

  三是投资于“人的福祉”,筑牢社会保障的网络,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安全网”。

  四是投资于“人的精神”,促进国民综合素质提升。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精益求精的氛围,为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繁荣发展培育深厚的土壤。

  报告会上,吴刚平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全会精神作了系统宣讲和深入阐释。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蒋红霞教授表示:“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要求,我们要深学细悟,积极主动地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推动‘马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培养‘有根有魂’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乙天慈说:“全会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这与贵州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的目标高度契合。报告中关于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让我更加明确学院的发展方向。我们将聚焦贵州水稻、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需求,深化与科研平台协同攻关,推动种质资源创新、作物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突破,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

  贵州大学法学院2025级法律专业研究生张鑫鹏听完宣讲后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我们深感必须将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将科研做在田间地头,助力法治中国的建设,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服务贵州,建设新贵大,牢记‘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田佳佳

  一审:龙菊珍

  二审:罗亚楠

  三审:谢红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