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文旅: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实践


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山西因煤炭而兴,也曾因煤而困。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飞集团”)用“煤转旅”蹚出新路,将“黑色”资源化作“绿色”风景—塌陷的矿井变身人潮涌动的景区,沧桑的老城街巷焕发新的生机,千年非遗在游客指尖与心头悄悄“活”了过来。

以生态保护筑牢文旅底色

鹏飞文旅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对文旅资源开展系统评估,并通过生态分区管理等措施筑牢绿色根基。鹏飞集团创新性地将文旅开发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把因采煤沉降的受损土地作为项目选地,在湘峪古堡、柳氏民居等项目中,推进植被恢复和景观水系治理,形成了“开发—修复—再开发”的良性循环。这一“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实践,让矿山遗址焕发新生,使游客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绿色发展的成果。

让千年古城留住烟火气

拥有1600年历史的孝义老城,曾因屋舍老旧、街巷狭窄、基础设施薄弱而渐失活力。鹏飞集团通过30余场居民座谈会、覆盖2000余户的深度调研,创新推出“原地居住+微改造”更新方案。在完整保留明清建筑外观和院落格局的基础上,针对性改造内部功能空间,加装电梯、独立厨卫及保温层。居民无需搬迁,老街坊的生活圈得以延续,焕然一新的早餐店、咖啡馆经营如常。目前,原住民留存率超过85%,居民满意度达92%,古城在烟火气中留住了生活记忆。

图为改造后孝义市老城区图为改造后孝义市老城区

让文化遗产重焕活力

文化遗产正在成为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鹏飞集团对湘峪古堡进行数字化测绘、结构加固与功能更新,植入沉浸式演艺、非遗工坊等新场景,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体系。在孝义老城,皮影戏、木偶戏、碗碗腔等6项非遗项目重焕光彩,30余名本地传承人在这里找到了传承技艺的舞台;在沁水古堡群,设立“古堡文化传习所”,培育本土文化讲解员50名,吸引学生研学团100余批次;在历山景区,开发“舜帝文化体验”“星空露营”等项目,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体验深度融合。

让乡村发展带动产业振兴

鹏飞集团创新推行“景区带村”模式,通过四大景区联动发展,为村民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在沁水古堡群,带动村民发展“古堡农家宴”32家、“非遗手作工坊”15家,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在历山景区,扶持村民经营山货摊位和民俗客栈;在孝义老城,为返乡青年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截至2025年,鹏飞文旅项目累计带动超5000名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人均年增收1.8万元,助力32个脱贫户稳定就业。

图为沁水湘峪古堡群图为沁水湘峪古堡群

将低碳理念融入运营实践

鹏飞集团将能源产业优势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建设零碳特色文旅体系。在历山、太行洪谷森林公园实现光伏+储能照明全覆盖,氢能观光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旗下5家星级酒店全部接入集团绿氢供应链,实现烹饪、热水、冷链的绿氢替代;部分社区配套应用“光储直柔”系统,年自发绿电可满足公共区域80%用能需求,剩余电量反向供给景区,构建起“文旅用电自平衡”的绿色能源生态系统。

从煤炭到文旅,从黑色到绿色,鹏飞文旅实践证明:保住生态才能引来客人,留住文化才能留住人心,带动群众才能行稳致远。这一转型路径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