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化解纠纷守护民生温度


(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滕雪叶 通讯员 林琳)民生案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大局。今年以来,固安县法院锚定打造省域先进法院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案件,坚持创新调解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中展现了担当作为,守护了民生温度。

“您别慌,施工记录能证明干了活,聊天记录也明确了报酬数。”“春耕是大事,我们给您先行调解。”近日,固安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安抚心急如焚的赵某。

今年2月份,赵某来到固安县务工,跟着马某从事装修工作,双方约定工程完工后结清2.6万元劳务费。4月,工程顺利交付,马某却以“业主没结工程款”为由拖延支付劳务报酬。眼看春耕将近,家里还等着钱买种子、化肥,赵某不得已拿着施工记录单和微信聊天记录,火急火燎地走进固安县法院,要求立案起诉。

承办法官热心接待了赵某,在耐心倾听事情原委并了解赵某实际困难后,对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认真梳理。当天下午,法官联系上了马某,一开始,马某仍在反复强调“业主没结款,我也没辙。”法官向其明确指出“赵某手里的材料完全能够证明你们之间的劳务关系和报酬约定,如果走诉讼,败诉后不仅要支付劳务费,还要承担诉讼费和迟延履行的利息。”

经过法官反复释法明理,马某心服口服,最终和赵某达成调解协议。马某先凑1万元用于赵某应急,剩下1.6万元,马某承诺等业主结款后及时付清。没过几天,赵某就收到了1万元转账,并赶在春耕前买好农资,不久后续款项也如期到账。

某餐饮企业因经营困难,先后拖欠多名员工工资共计18万余元。员工们多次与企业协商未果,无奈诉至法院。立案庭法官认为此类纠纷若简单判决,往往面临执行困难,劳动者权益将难以保障,于是立即启动涉企纠纷“绿色通道”,邀请人社局、工会等部门代表共同参与调解。

“我们知道企业有难处,但员工也要生活。”法官对企业负责人推心置腹地说:“如果进入强制执行,公司账户被冻结,经营将雪上加霜。”同时,向员工代表解释:“企业目前确实资金周转困难,但我们已督促其制定可行的还款计划。”

同时,法官提出“保就业、分期付”的解决方案:企业保证不裁员,员工同意工资分四期支付,首期支付30%解决员工短期困难。为确保协议履行,固安县法院联合人社局共同进行跟踪监督。

经过连续几天的调解、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企业负责人筹措5.4万元用于支付首期款项。面对这一结果,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说道:“法院设身处地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不仅给了缓冲期,还留住了这些老员工,真是太感谢了。”员工代表也如释重负:“总算拿到了工资,还保住了饭碗,这个结果我们很满意!”

小案件大民生。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固安县法院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理念,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主动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努力让群众利益依法受到保护、民生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切实让司法温度真正暖在群众心坎上。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