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年来,阳泉市工商联立足全市资源与民营经济实际,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从全面铺开迈向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达94家,实施兴村项目89个,覆盖90个村庄,投资总额达14亿元,公益捐赠总额1.66亿元。
阳泉市工商联通过高位统筹,构建了“市县企村”四级协同网络。市级层面制定顶层设计,各县区细化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健全“市级统筹指导、县区具体落实、企业主体参与”的三级责任体系。
各县区结合实际创新机制。平定县建立“入企办公”机制,精准解决企业治理难题;盂县组建专项项目管理团队,全程跟踪帮扶;郊区、矿区联动税务部门,建立政策兑现快速通道。依托“三进三送”调研机制,市工商联深入30余家企业及村庄,摸排企业特长与乡村需求,建立资源需求台账。
阳泉市通过多维宣传与精准对接,引导民营企业融入乡村振兴。市级层面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帮扶案例,线下组织培训班、经验分享会,覆盖超2000人次。
各县区强化特色宣传。城区精准推介特色;盂县依托“乡村书屋”举办读书活动;郊区、矿区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品牌故事。
同时,搭建“分类对接、精准匹配”平台,促进深度合作。平定县、盂县举办农业项目考察会;郊区30余家企业结对帮扶25个村,投资5.7亿元,解决就业575人。
聚焦“产业、建设、消费、公益”四大领域,各县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帮扶模式。
产业赋能方面,山西益林农业采用“公司+基地+茶农+酒坊+科技”模式,流转土地6600亩,投资2亿多元建成生产线和生产车间,解决就业3800余个,帮助32户家庭脱贫。乡村建设方面,山西鑫磊能源集团投资近600万元解决饮水问题,建设乡村公路和集中供热设施。消费帮扶方面,城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累计销售农产品120余万元;郊区锦丰泰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300余万元。
村企对接覆盖面持续扩大,形成全域格局。郊区、矿区、平定县、盂县、城区均实现特色产业对接,基本满足村庄需求。
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培育了富硒杂粮、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
典型示范效应逐步凸显,全市工商联系统召开培训交流会,推广平定县“政企银村协同解难题”、盂县“产业+公益+消费多维帮扶”等模式,为全省提供“阳泉方案”。
未来,阳泉市工商联将继续聚焦“补短板、强优势、提效能”,强化统筹协调,聚焦产业升级,优化服务保障,强化人才支撑,以更实举措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