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李立蛟 王凯超
冬天也闻瓜果香,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巧打时间差,积极探索寒冷地区高效农业种植模式,通过新品种引进、改良大棚保温设施、集中繁育等举措,让草莓、西红柿等特色果蔬可以一年四季成熟,填补当地冬季高品质冷凉蔬菜种植的空白,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11月16日,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街西村日光温室实验项目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越冬茬草莓与西红柿的定植作业。
项目主体设计采用双层棚室结构,并配备智能增温与补光设备,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确保实现“四季种植”,2024年冬季成功实现无需辅助加温即可保障作物安全越冬的技术突破,一举打破了高纬度高寒地区设施农业冬季生产瓶颈。北京绿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丁磊介绍说:“2024年我们试种了草莓和西红柿,试验非常成功,今年我们进入了提产增效阶段,新建了85个日光温室,改良了种植技术,草莓由去年的地面栽培改为今年的高架栽培,西红柿由土壤栽培改为种植袋栽培,这样不仅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游客的采摘体验。”
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后,项目重点引入高架栽培和种植袋栽培技术,通过科学配比腐熟有机肥、椰糠、稻壳、黑土等原料配制种植袋,构建高效生态栽培模式,进一步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此次定植精选的优质草莓与西红柿品种,结合温室环境智能调控技术,预计春节前后即可上市供应。
近年来,为实现企业发展、村集体增收与农户致富的协同共赢,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联合相关企业,创新采用“技术+种子+回收”闭环模式,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扎根田间地头,针对高纬度高寒气候特点,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种子选育、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同时优化适配本地环境的种植模式,助力村民从传统种植者向现代农技产业参与者转变。
目前,项目已成功带动新华村、振兴村等周边村落发展特色种植,有效解决了村民种植技术不足、增收渠道单一等难题,让农业技术红利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