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科技跑输红利 风格转换苗头隐现


  证券时报记者 胡华雄

  近期,年内持续强势的科技股涨势出现一定减缓迹象,而红利股表现则开始相对强势。与此同时,作为年内科技股行情驱动因素之一的人工智能(AI)浪潮,市场对其是否存在较大泡沫的分歧也在逐渐加大。A股市场的风格转换是否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本轮A股市场的上涨行情中,科技板块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背后的科技自立以及AI浪潮是两条重要的逻辑主线。

  科技与红利风格

  现转换苗头

  近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的风格再次出现转化迹象,特别是其中的科技与红利风格出现一定转换苗头。

  若以中证科技指数表征A股市场科技股整体走势,表征红利股整体走势,科技股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已开始出现跑输红利股的迹象。

  行情数据显示,自今年10月以来,中证科技指数已开始连续跑输中证红利指数。具体来看,今年10月,中证科技指数累计下跌4.47%,跑输同期中证红利指数逾7个百分点,同期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3.05%;今年11月以来,中证科技指数累计下跌6.25%,跑输同期中证红利指数近7个百分点,同期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0.57%。

  在此之前,上述两种风格的股票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今年前三季度,中证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6.86%,同期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下跌2.16%,中证科技指数跑赢中证红利指数近50个百分点。

  对于最近一年来科技股整体表现强于红利股的原因,市场看法多样。银泰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建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本轮A股市场的上涨行情中,科技板块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背后的科技自立以及AI浪潮是两条重要的逻辑线条,其中在AI科技浪潮背景下,中美映射以及产业链分工是核心投资主线之一。同时从市场表现情况看,A股市场资金对科技板块的参与程度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如TMT板块成交占比一度超40%,偏股型公募基金三季报较大幅度超配科技板块等。

  科技与红利风格

  历史上多次转换

  实际上,A股市场中的科技股和红利股,频频呈现其中一类股票占据主导的局面,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市场风格转换。

  证券时报记者对相关数据梳理发现,自2015年至2024年的十年间,科技股和红利股表现曾多次交替领先。

  比如,2015年中证科技指数大涨86.45%,跑赢同期中证红利指数近60个百分点;进入2016年,红利股相对较好,当年中证科技指数下跌18.09%,跑输中证红利指数逾10个百分点;2017年,科技股再度占优,中证科技指数上涨19.20%,小幅跑赢中证红利指数1.63个百分点;2018年,市场风格再度切换,科技股转为跑输,当年中证科技指数下跌29.93%,同年中证红利指数仅下跌19.24%;进入2019年,科技股再度开始占优,中证科技指数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跑赢同期的中证红利指数;但进入2021年之后,红利股的防御性凸显,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跑赢科技股,其中2022年中证科技指数大跌32%,当年中证红利指数则仅下跌5.45%;2023年和2024年,科技股和红利股表现差异不大,但科技股表现略强;进入2025年后,科技股领先红利股的趋势一度明显强化,直到最近才再度出现微妙变化。

  两者并行不悖共推上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今年A股整体呈现出“哑铃型”结构。哑铃的一端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另一端则是科技成长股。这两类资产成为今年表现最为突出的主线。近期,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跃居全市场第一,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哑铃型”结构正日益强化。而科技股在今年表现同样亮眼,但因前期涨幅过大,获利回吐导致的当前科技股回调现象并非是牛市逻辑的终结。

  对于市场风格转换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性,陈建华认为,“9·24”行情以来A股科技与红利风格“轮流称雄”,但基于不同的投资逻辑,加上增量资金入场,因此两者并行不悖,共同推动A股上行。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