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硬核提问食品问题 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面授机宜”


“网红零食添加剂是否超标?”“校园周边小吃如何避坑?”11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局长与中学生食安对话”在重庆市南渝中学校举行。面对学生们接连抛出的尖锐问题,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魏斌等嘉宾现场接招,以权威解读和实用技巧,为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避坑”指南。

“为什么学校食堂比校外餐厅更安全?”“在外就餐时吃到异物怎么办?”“嘴馋时怎么选零食才健康?”……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的问题直击日常饮食痛点。

针对“网红零食添加剂”的核心关切,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原一级调研员杨亚明直击要害:川渝地区广受欢迎的麻辣口味,常是“重灾区”。部分校园周边的“三无”小食品,依赖辣椒精、糖精钠等添加剂打造刺激口感,长期食用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他现场传授“避坑”技巧:“购买零食,先查‘两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再认‘SC’编号,能避开八成以上隐患。”对于“学校食堂安全保障”的提问,魏斌副局长则从食材溯源、资质审核、突击抽检三大维度,拆解了“阳光供应链”的全流程监管,让师生们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活动伊始,魏斌在《关注食品安全 共创美好校园》主题分享中,便为师生划出重点:要练就“火眼金睛”辨别食品优劣;网购食品需仔细查验资质;对待保健食品不盲目轻信。

杨亚明则结合基层执法经验,给出了更具体的“避坑”指南。他建议同学们优先选择学校食堂或家庭自制食物,用坚果、时令水果替代高添加剂的网红零食,并提倡同学间互相监督,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共同守护健康。

活动尾声,与会嘉宾共同发起食品安全倡议,呼吁同学们争做食品安全知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学生石晓涵坦言:“以前爱买路边麻辣零食,现在才知道添加剂过量的危害,以后会更注意。”一场硬核问答,不仅回应了青春关切,更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食品安全意识的种子。通过家校社的持续联动,这道“舌尖上的防线”将越筑越牢。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