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同频 心声共振


由九师一六七团主办,九师一六八团和塔城地区额敏县二支河牧场、库玛克村协办的兵地文艺演出精彩上演。图为演出现场(资料图片)。道尔吉·甘丹 摄

10月25日,十师一八五团和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联合举行兵地学生马术文化研学活动。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通讯员 张斌 摄 10月25日,十师一八五团和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联合举行兵地学生马术文化研学活动。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通讯员 张斌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丹丹

天山脚下,血脉相连;大漠边缘,携手奋进。

从顶层设计的同频共振到基层实践的创新探索,从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到文旅活动的深入人心,兵团师团与地方县乡正以文化为纽带,在“共建文旅精品、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凝聚发展合力,增进群众情谊。

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

在新疆辽阔的大地上,兵团与地方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这种天然的地缘优势与深刻的文化认同,为兵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顶层设计持续赋能。近年来,自治区与兵团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5月25日,兵地联合召开的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既是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的标志性成果,也向外界传递了共同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的坚定决心。当天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更将“区域合作兵地融合”列为六大建设工程之一,提出要推动兵地文旅政策、发展规划、标准规范等协同制定实施,形成兵地发展合力。

基层实践百花齐放。同属东天山山脉的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不仅景观相连,更文脉同源。自2022年7月携手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两景区共同成立文旅协调小组,并于去年7月正式推出“一票通”,共建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为游客带来了实惠便捷的一体化游览体验。

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与和田地区策勒县昆仑圣境(板兰格)景区毗邻而居。2024年5月,两景区共同成立管委会,共享资源、联动市场,成功打造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与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新疆昆仑山景区,形成了独特的“一红一绿”文旅新格局。

“我们既保留了兵团军垦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又通过统一规划实现景观互补、线路互联。”十四师一牧场党委常委、副场长张云峰介绍。数据显示,该景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并于今年3月9日正式启动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四师可克达拉市主动融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旅游发展格局,在“三地九方”全域旅游发展联盟框架下,秉持“旅游观光在伊犁,配套服务在四师”的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打造特色旅游服务体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喀什地区巴楚县则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资源共享与市场联动,有效盘活文旅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顶层设计的政策赋能到基层实践的创新探索,兵地正以多元路径破除文旅融合发展壁垒,推动“资源共享、线路互联、品牌共建”。如今,兵地文旅融合已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开花,让“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愈发响亮。

擦亮文化交融新名片

机制的完善为文化创作注入强劲动力。兵地双方携手深耕文化沃土,以地域特色为根、以时代精神为魂,推动文艺创作、红色精神传承等多领域结出丰硕成果。

今年9月,昌吉回族自治州老干部摄影家协会和石河子摄影家协会航拍学会、玛纳斯县摄影家协会,在玛纳斯县中华碧玉园共同举办摄影展,并组织摄影家走进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采风活动。如今,走进中华碧玉园摄影展厅,一幅幅摄影作品充分展现了壮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人文风情,无声诉说着兵地携手同行的深情厚谊。

“我们将继续以镜头为笔,记录新时代新疆的发展变迁,用影像诠释兵地同心、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昌吉回族自治州老干部摄影家协会主席陈新文的话语,道出了兵地摄影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智慧的碰撞,催生出文艺的硕果。在十四师皮山农场端午节期间举办的兵地融合系列文化活动中,和田地区皮山县文工团成员与皮山农场职工群众联袂登台,将自编自导的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搬上舞台。演员们以歌舞传情、以故事达意,在悠扬的旋律与动人的演绎中,诉说着兵地之间亲如一家的情谊,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十三师新星市大营房城管委百花路社区的文艺小队,更是兵地融合的典型代表。这支80余人的队伍中,地方居民与兵团群众各占半数,还细分出秦腔、舞蹈、豫剧等多个特色分队。社区提供的专业排练场地,成为大家以艺会友的乐园。在日复一日的共同排练、同台演出中,陌生的邻里变成了亲密的伙伴。

文化交融既要聚焦当下的情感共鸣,更要着眼长远的精神传承。十三师新星市联合哈密市社会主义学院,为12个兵地共建点位授牌“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构建“红色军垦+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从摄影作品的光影定格到文艺创作的佳作频出,从基层文艺小队的温情互动到特色课程体系的长远布局,兵地正以多元形式和丰硕成果,绘就一幅幅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这些凝聚着两地智慧与心血的文化实践,不仅释放出强大的聚合效应,让文化魅力浸润人心,更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让兵地携手打造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

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兵地合作打造的文化成果,正通过多样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交融中凝聚发展共识。

10月18日,八师一四七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在土炮营国家沙漠公园联合举办“兵地融合促发展 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之后,非遗“打铁花”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赤红铁水被奋力击打,化作满天繁星,在夜空中绚烂绽放。在美食区,大家边品尝特色小吃,边畅谈生活点滴,气氛热烈温馨。“我们本就是一家人,这次活动让兵地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一四七团职工王秀琴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文化惠民不仅需要特色活动的“点睛之笔”,更离不开常态化活动的“持续滋养”。这些日常开展的活动,如同涓涓细流,不断丰富着群众的业余生活。七师一三七团金边南路社区、一三七团文体广电旅游中心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柳园社区联合举办“以球会友融情谊 兵地同心筑团结”乒乓球比赛,吸引40余名兵地爱好者参与。赛场上,选手们精神饱满,每一次精准的发球、惊险的救球和有力的扣杀都引来阵阵喝彩;赛场下,大家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友谊在挥拍之间悄然生长。

“参加兵地友谊赛,既能和大家切磋球技,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我的退休生活过得更充实了。”一三七团退休职工吴建军笑着说。类似活动不一而足,一三七团与乌尔禾区开展的篮球友谊赛、职工文艺汇演、电竞比赛等多场文体活动,让兵地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文化惠民的触角,还延伸到了青少年群体。11月2日,四师七〇团团委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团委共同举办“我爱我的祖国 手拉手心向党”兵地融情实践活动。40名来自两地的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结对同行,在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展望未来,在科技馆探索奥秘,随后的主题座谈与才艺表演环节,让青春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浓厚。

从文艺汇演的精彩演出,到体育赛事的热烈比拼,再到青少年联谊的温馨互动——兵地文旅融合的成果正全方位渗透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滋润心灵、传递温暖的精神养分。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兵团师团与地方县乡将继续以文旅融合为纽带,深化合作、携手前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浸润中深深扎根。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