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工商联:织密“跨区保护网”,让民企创新无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以前仿冒品跑到江苏、湖南,我们维权要跑断腿、耗半年,现在工商联一协调,异地执法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很快就查获了侵权商品。"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家拥有近400项知识产权的孝感米酒龙头企业,曾因包装设计频繁被跨区域仿冒而头疼不已,如今在湖北省孝感市工商联的助力下,终于摆脱了"维权难、成本高"的困境。

    在湖北孝感,像米婆婆这样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企不在少数。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孝感市工商联近年来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敏锐捕捉企业需求,特别是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呼声,与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在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织密企业服务网络、优化创新法治环境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三难一高"(受理难、取证难、处理难、成本高)困境。

    企业呼声,催生跨区协作

"产品一火,外地仿冒就跟风而来,我们投诉无门,维权成本太高了。"

    ……

    "在走访米酒、麻糖等地理标志产品企业,以及爽露爽、米婆婆等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时,'知识产权保护难'成为企业家们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孝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世琴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联企e站"、企业家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孝感市工商联敏锐捕捉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痛点":仿冒产品常出现在省外甚至国外市场,本地执法鞭长莫及;与外地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协调成本高昂;对外地知识产权政策、执法尺度等信息掌握滞后,亟待更便捷地跨区域维权援助和专业指导。

    "企业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工作靶向。"刘世琴说。孝感市工商联迅速梳理和分析企业诉求,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主动对接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等职能部门,提出"建立高效、顺畅的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的建议。

    "我们不仅要反映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刘世琴介绍,在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2023年孝感市政府牵头建立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同年7月,印发《孝感市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先行区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建立会商研讨机制、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跨部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六项机制。同时,成立孝感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在园区一线设立公检法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全链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从'企业呼声'到'制度保障',从调研到落地的闭环,就是要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刘世琴说。

    跨区联动,织密保护网络

    "知识产权没有'地界',保护更不能有'盲区'。"孝感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陈鸿杰说。

    孝感市工商联不仅推动机制建设,更积极支持并参与由市知识产权局主导的区域协作。

    2022年,孝感市工商联推动并见证孝感加入"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孝感市与武汉都市圈共九个城市知识产权局正式签署"武汉城市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议",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永丰茶油”“应城糯米”“常宁茶油”与“黄滩牌”酱油,这些特色产品是孝感的“金名片”。

    针对孝感米酒、麻糖、茶油、酱油等地理标志产品流通范围广、维权难度大的特点,孝感市工商联联合知识产权局,推动相关县(市、区)与产品主要流向地、潜在侵权高发地建立点对点协作,形成“点对点精准对接、省际间全网覆盖”的协作格局。

    推动孝感应城和湖南衡阳两地签订协议,对“永丰茶油”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实施重点保护,建立信息互通和联合打假机制;促成孝昌县制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名录,并与开平市实现信息互换互认,为重点企业异地维权开辟绿色通道;构建省际协作网络,支持并推动各县(市、区)与湘豫赣三省十二地签订跨区域保护合作协议,市本级与四省六地签订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重点区域的协作网络,有效打破区域管辖壁垒,共同护航孝感企业“走出去”和创新产品“行天下”。

    据统计,近年来,孝感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17次,移送和接收跨区域案件线索数量显著增加(移送6件,接收查办12件),效率大幅提升。

    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的建立和高效运行,大幅缩短了异地侵权案件的响应和处理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企业敢于创新、敢于维权的信心明显提升。

“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比起打官司,我们更愿意坐下来协商。”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坦言,调解不仅成本低,还能修复商业关系。

    在孝感市首衡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了企业“知心人”。该工作站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合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去年一年,共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20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8%。

    为让服务更贴近企业,孝感市工商联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与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紧密合作,支持在县(市、区)设立7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荐行业专家、资深企业家参与调解。在重点园区(孵化器)、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推动设立26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2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风险预警、快速维权指引等贴身服务。

    “一站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创新成果能得到切实保障,研发投入意愿增强,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运用更加活跃。“我们的‘孝感米酒’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相关企业开发出低嘌呤清米酒、酒酿咖啡、酒粕面膜等大量创新产品,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陈鸿杰告诉记者。

    帮企业解决侵权纠纷是事后补救,提前预警风险才能帮助企业未雨绸缪,掌握发展主动权。孝感市工商联创新“法治体检”机制,开展“企业点单、部门接单、督办结项、调研问效”闭环服务,邀请公检法司部门和律师进企业专题指导,联合人社、税务、食品安全等部门巡回宣讲,现场指导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和员工建立法治、和谐的劳动关系。

    从“被动应对侵权”到“主动布局保护”,从“忽视合同风险”到“主动寻求法律体检”,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孝感市工商联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通过跨区协作、精准服务,正一步步构建起“护创新、促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