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
爬完八达岭长城回到石峡村的时候,暮色正四合,一行人还沉浸在攀越的兴奋和喜悦之中。路过村中那家小卖部,有人大声地问了一句“刘红岩回来了没有?”里面应声传出:“还在山上呢。”我们彼此一对视,随着一声“哦”,走向各自住宿的民宿小院。
休息后我们去用晚餐。暮色中的村子依然是那样的安静。在巷口我们驻足看向村外,朦胧的路灯下,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蹒跚而来。有人认出那正是刘红岩。
她一手提着一只硕大的垃圾袋,步履有些踯躅。待她走近,有人和她搭话,她疲惫的脸上绽出笑容,表示刚刚巡完一圈山。
我们问,这一圈儿得有多少公里?
红岩回,从长城的第84号敌台到107号敌台,来回一圈大概四十里的路程。
我们问,何以如此蹒跚?
红岩回,不小心崴了脚。说罢很不好意思地走向小巷深处。
刘红岩是村里的六个专职巡山队员之一,日常上山巡护长城是她们的主要工作。我曾经问过她都巡护些什么?她回答说,捡拾垃圾、清理杂草、监测险情、劝阻不文明旅游、擦拭长城上乱涂乱画,也向游客们讲解长城的相关知识。她告诉我们:“有一次,异地过来野营几个小伙子,在长城上举行烧烤派对。我生怕有火星溅出引起山火,就在旁边等候着,等他们走了以后,彻底消除了火灾隐患,我才回来,大概等了三个多小时……”
刘红岩的手提袋里常年准备着喷水壶、刷子、抹布、垃圾袋等。今天中午她是和我们一起出村的,我们去爬八达岭长城,她去巡护。
就餐完毕,夜色渐深,风渐起。临近的巷子里有轻声的犬吠。途经小卖部,再次折进去。刘红岩正在冷敷脚踝,脚踝有些肿胀。有人问,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吗?刘红岩说,是的,有同伴还曾经摔断过腿呢。这些磕磕绊绊她不怕,她怕的是蛇。夏秋季节,山上蛇虫出没频繁。她只好手拿着棍子一边探路一边巡视。
石峡明代建村,位于居庸北部关隘,因地处深山,村出口处岩崖陡峭,石多裸露而得名。村民们保护长城不是从刘红岩开始的,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位叫梅景田的老人的带动下,这个一百多口人的小村落里就有79个人加入到了长城志愿者保护组织里。他们说,“在长城边长大,守护长城就是守护家。”他们每周都定期开展巡查长城,维护生态秩序的志愿保护活动。现在,就连入驻的民宿企业也一起走上了守护长城,弘扬传承文化的道路,把民宿设为长城文化的传播点。望长城爬长城守长城,讲长城,传播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是全村人的共识。当然不只是口号,在小村驻留的两天里,我们看到了石峡村为保护绿水青山而栽植和嫁接的各种果树和花卉,也游览了大峪沟森林公园,观光了休闲农业种植。
从小卖部出来走回各自的院落。四周静得出奇,风好像都躲到远山里去了,深邃明亮的月亮挂在天边,星星挤挤挨挨无言无语;数不清的红灯笼的映照使得长城脚下这座小村落和大都市一样的流光溢彩。但灯影光晕中没有匆忙的脚步,没有碌碌的人群,更没有如龙的车辆和此起彼伏的鸣笛,不喧嚣,不拥挤,不追逐,不应酬,一眼望去,满村的静逸、从容、祥和。
石峡村海拔高,从这里近走长城,远观群山,俨然世外桃源。在和平的年代里,长城的职能已经不再是保境安民和保家卫国,而是在为这种岁月静好保驾护航。而这种岁月静好是需要付出的,就如刘红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