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人不知的纤维巨匠:蒋士成院士获杰出贡献奖


(来源:上观新闻)

作为目前以“纤维”为主题的全球最大规模学术盛会之一,以“郅好纤维,至美世界(Better Fiber, Better World)”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2025)日前在中国上海召开。会上,第五届“钱宝钧纤维材料奖”两大奖项揭晓,国内外3位学者脱颖而出。

其中,被誉为中国“的确良材料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特聘顾问蒋士成教授,因推动中国聚酯纤维跻身世界一流的开创性贡献,获颁“钱宝钧纤维材料杰出贡献奖”。

蒋士成(右)院士荣膺大奖。

从桑麻丝缕装点人间烟火,到特种合成纤维问鼎科技苍穹,纤维的演进始终与人类文明发展同频共振。这届国际会议吸引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包含21名院士在内的近3000名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化学前沿材料,柔性新能源、生物电子器件,绿色型功能集成材料……

海内外专家作大会报告。

“钱宝钧纤维材料奖”这一国际权威奖项,由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创立,每两年遴选一次,迄今已有美、德、瑞、中等国的十余位顶尖学者获此殊荣。此次杰出贡献奖之外,牛津大学皮埃尔-亚历克西·穆蒂教授、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分别凭借在生物医用纤维临床转化、纤维扭热制冷技术方面做出的显著贡献,获颁“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

“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颁发。

“的确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老百姓对涤纶新产品的俗称。如今,蒋士成院士年过九旬,他“一生逐梦为霓裳”,自主解决国人“穿得好、穿得靓”问题,成为仪征化纤的奠基人,并不断推进国家化纤事业发展,培养化纤科技强国的创新人才,这一直是老院士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为进一步传承他产业报国、纤维强国的精神,东华大学、纤维工业协会共同发起并设立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蒋士成专项基金,创建探索产学、产教融合的教育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程正迪院士作“获奖人报告”

作为上一届得主,第四届“钱宝钧纤维材料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程正迪教授,回顾自己师从钱宝钧教授的求学之路,勉励科研工作者要坚守“立天地之正气,做儒雅之学问”的初心,立志做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曾有幸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我想这一奖项的设立,不仅旨在表彰为纤维材料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国内外专家,更在于传承中国纤维材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老校长钱宝钧一直所倡导的‘五爱’精神,促进纤维材料领域可持续发展。”“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授张耀鹏这样说。

ICAFPM2025 Expo现场。

当前,通过创新科技,将纳米技术融入纤维织物制造中,推动纺织品向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演进,成为众多材料科学研究团队的努力方向。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崔屹就“新一代提升个人舒适度与能源效率的先进织物”做大会报告,集中展示了如何运用纳米反射原理将“智能空调”穿在身上,不仅重新定义了穿着舒适度,更以可回收材质引领绿色、节能的服饰新风尚。

大会主席朱美芳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主编、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美芳谈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开局之年,从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到经济的绿色转型,再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科技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继续深化全球视野,锚定关键领域,奋力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加速度’,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创新担当。”

为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先进纤维材料》期刊高影响力论文作者颁奖。

沪上此次大会,美国工程院院士、理海大学艾尔莎·瑞秋曼妮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朱美芳教授则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卿凤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张向武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原标题:《中国“的确良材料之父”获大奖,包括21位院士在内的近三千名海内外专家见证》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