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省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评全国A级等次
■ 截至今年9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是2020年末的2.8倍
■ 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地位
“咔嗒、咔嗒……”近日,在集团袁店一矿煤矿,“淮盾10号”盾构机正奋力前行,飞溅的岩渣被螺旋输送机“盘”入,跟随后路运输机前行。
“作为省内首家引进大倾角盾构机先进装备的煤企,‘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改革赋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约300亿元分批建设智能化矿井,自主研发的尘硫硝一体化烟气治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淮北矿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国有企业改革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十四五”以来,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关键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评全国A级等次。持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截至今年9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是2020年末的2.8倍,资产超千亿的企业从6户提升到11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地位。集团、海螺集团、省建工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省交控集团、集团6户省属企业进入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
“我们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安徽叉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该集团实现了从传统燃油叉车到新能源、智能物流装备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安徽省国资委持续强化考核加分、费用加回、人才加薪、股权加持和责任减压、生活减负的“四加两减”政策举措。“十四五”期间,我省国有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累计研发经费投入超千亿元,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6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海螺集团CO_2捕集纯化技术开创世界水泥行业先河,省能源集团大型煤电机组大比例掺氨燃烧技术开创全国首例,皖维集团PVA光学薄膜技术打破外企技术垄断。
科技创新不断引领产业创新。省属企业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四五”以来,省属企业新兴产业累计投资2161.8亿元,占比20.7%。今年1月至9月,省属企业新兴产业营收1511.5亿元,同比增长16.5%;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达21%。
此外,省属企业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扩大出口。铜陵有色集团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在厄瓜多尔建设运营米拉多铜矿项目,一期项目完工投产、二期扩建项目即将投产。省港航集团投入运营3艘7000车位远洋滚装船,航线覆盖33个国家56个枢纽港口。(记者 张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