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西瓜红蜜薯、哈密冰糖心、小花叶紫薯……10月31日一大早,种植户杨慧走进蜜薯种植基地,精心挑选了5个品种的优质蜜薯,清洗、装箱,准备参加2025皖美绿色食品博览会。在淮南市田家庵区史院乡尹祠村,昔日的“土特产”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金饭碗”。
2020年,杨慧从广东返乡创业,成立了淮南专薯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0亩抛荒地里试种蜜薯,成为扎根乡土深处的“新农人”。
“春薯4月种9月收,夏薯6月种10月收,现在正是夏薯收获季,亩产5000斤左右。”杨慧一边组织村民们挖蜜薯,一边和记者唠着。
脱贫户李芹顺着一垄垄蜜薯秧,拽出一串串红皮蜜薯,脸上露出笑容。自从来到合作社打工,种植、除草到收获,她啥活都干,每天收入120元,既贴补了家用,还能就近照顾孩子。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尹祠村蜜薯种植基地已超过1000亩,需要的人工也越来越多。尹祠村党支部书记尹维军介绍,蜜薯基地已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务工5000多人次,大多为脱贫户和监测户,年总增收60万元。
“蜜薯红皮红心,烤熟后里面都能流蜜!”尹祠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盎有空就来到蜜薯基地转悠。他指着不远处的瓦埠湖告诉记者,这里有着充沛的水源,土地富含有机质,轮茬种植红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过去的抛荒地都种上了粮食。
近年来,尹祠村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通过招引广东巧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5000亩红薯种苗脱毒扩繁及红薯种植回收项目’,第一期60亩红薯种苗露天大田扩繁试验成功,可供300亩地种植。”李盎说,在淮南市第四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上,尹祠蜜薯获得一等奖。
按照“链式发展、上下延伸”的发展思路,尹祠村村集体和淮南专薯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了“蜜薯研学基地”“蜜薯种植水肥一体化”等一批产业项目,由合作社负责供苗—指导—回收,周边26户农户种植蜜薯500亩,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带动10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咱们有淮南市甘薯领域首个绿色食品认证,还注册了商标,未来的品牌会越来越响亮!”杨慧正说着,一个电话从广东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打来,催着100吨蜜薯发货。
沿着一条400多米长、3米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大货车直接开到蜜薯基地,一袋袋蜜薯从田间地头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驻村工作队为基地新修了道路,让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解决了运输问题!”杨慧不住感慨。
从一片蜜薯田到数个种植基地,尹祠村的小蜜薯撬动了甜蜜大产业,不仅带动了本村致富,还联动了周边村的连片种植,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明星村。
“村里将借助S19淮桐高速建设机遇,结合田家庵经开区西区发展规划,继续培育壮大蜜薯产业。”李盎说,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村为主体、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
“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超表示,这为淮南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提质增效、绿色生态、数字赋能、全链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蔬菜瓜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蒋超说。(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