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本质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的首都核心功能。在这一战略定位下,北京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这个目标,牢牢扭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既体现全球视野,又坚守中国立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特征、时代精神、世界影响的发展路径,为全球城市参与国际交往交流贡献了“东方选项”。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扎根中国历史文化土壤,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鲜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特色。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搞好顶层设计。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国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这是“中国特色”的根本属性。通过科学的顶层规划与政策引导,结合中国国情和北京市情,系统性布局外交、经贸、科技、人文等多领域建设,确保各项举措与国家外交战略高度契合,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守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通过吸引高水平国际性文化、艺术和体育赛事活动落地,提升教育、医疗、旅游等国际化服务水平,努力创造更加宜业宜居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和高品质生活,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国际化发展成果。
三是形成文明传承创新的中国范式。北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数智化技术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通过各类重大国际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文明互鉴路径,为全球文明的传承传播提供了中国范式,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北京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支持联合国系统机构在京设立代表处,推动国际组织集聚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依托重大国际活动平台,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主动设置全球议题,不断提升全球规则制定的参与度。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呈现显著的国际特征
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已然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新时代外交成就的具体体现,其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全球视野与国际特征。
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承载地。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枢纽,也是国际政治交往的核心舞台,拥有高度集聚的外交资源,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和跨国企业总部众多,形成了辐射全球的外交网络,成为国际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成为服务国家开展国际交往、引领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二是国际高端要素集聚的高地。北京的国际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涉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多语种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区、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高端人才的强大“磁吸效应”。围绕“引进来”“走出去”双向驱动,北京积极推动全球资源、科技、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不断聚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贸易、金融活动的主要场域,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机构落户北京,为全球百余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形成了以金融合作为纽带的国际协作网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各国人才,推动跨国技术合作项目快速增长,展现出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国际吸引力。北京不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吸引全球文化资源的汇聚与互动。通过政务交往、经济合作、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的体系化构建,北京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价值持续提升。
四是引领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典范。北京是高度开放包容的城市,坚持走重大国际活动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培育国际化的硬件环境,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输出,以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符号为基础,结合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国际形象。
科学把握二者关系,建设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
我们要深化认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体现传承文脉的自信与拥抱世界的气度,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独创与借鉴相结合,推动北京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道路,开辟全方位立体化特色化城市国际交往新格局。
第一,以践行“四大全球倡议”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全球挑战、解决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具有积极深远的时代意义。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从“四大全球倡议”的智慧源泉中努力汲取思想智慧,真正实现“国际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创造性统一。
第二,打造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于该目标,打造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推动全球治理转型。这个平台要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有计划地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高科技公司、科研中心、一流合作项目等高端要素扎根北京,同时与各国开展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合作,全面提升北京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水平。这个平台还要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更好展示北京方案、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第三,建构以文明互鉴为内在机制的话语体系。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交往话语权的提升,建构以文明互鉴为内在机制的中国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要根植中华文明、赓续传统文脉,同时要置于文明互鉴视野,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
第四,讲好北京故事里的“新京味”。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用好北京古都、红色、京味和创新文化资源,多维度、立体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故事。讲好北京故事,必须凸显其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自然要讲好京味文化的代际传承,展现京味文化在新时代的风采和神韵,为自信、包容、开放、创新的北京城市形象塑造增添独特魅力。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原副校长、特聘教授,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韩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