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咸文静
他的电脑桌面上,还有一份报告,写到了第三部分第七点。光标在段落末尾沉默地跳动,像一颗等待起搏的心脏。
办公桌左侧,一摞已审结的案卷整齐摆放,等待归档。
可这一次,这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却再也无法亲手完成归档程序,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的一个夜晚。在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冲锋在前,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入灵魂,用热血韶华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无悔人生。
他就是石昕。1990年7月出生,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解放军部队服役,2017年考录至海北州检察院工作,2018年转隶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纪委监委工作,2025年2月任海北州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2025年7月,因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被追认为“海北州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海北州优秀共产党员”。
【清晨8:00】
以忠诚起笔,
生命序章写担当
7月3日上午8时,石昕的身影出现在了办公室。脚步比往常更急些,眉宇间难掩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妻子远在湖北老家,随时可能生产。他计划下午忙完手头工作就请假回乡。
“要当爸爸啦!”喜讯很快在办公室传开。他早早就查了老家的天气,整理好在工作之余给孩子购买的一件件礼物。这个在工作中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硬汉,此刻温柔得像金银滩草原上舒展的云。然而,这份柔软并未持续太久,他的心又牢牢系在了办公桌上那叠待办的案卷上。
线索不等人,案件拖不得。打开电脑,那份属于纪检监察干部的专注,立刻重新回到他眼里。
同事们早已习惯了他总是把工作摆在首位。就像他曾在支部发言时说的那样,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事,每天把手上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在海北州纪委监委,他对工作的严谨细致是出了名的。在办理某县县委副书记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面对复杂的案情、众多的涉案人员,作为案件主办人之一的他,主动扛起最棘手的活——核查核心线索、突破重要涉案人员。两个月里,他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连轴转。白天,跑各大银行网点、走访涉案企业;晚上,回到单位查阅资料、分析证据、研判案情,最终获取了关键证据,使得该案得以顺利查办。
2022年寒冬,刚察县传来某乡镇党委书记套取易地搬迁款的线索,石昕主动请缨前去核查。当地海拔超过3300米,严寒刺骨,案件涉及100多户居住分散的牧民。语言不通,他邀请当地的藏族干部做翻译。车开不进去,他裹紧大衣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入户。一户、两户、十户……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他一待就是两三个月。有几户牧民起初心有顾虑不愿开口,石昕坐在牧民家的炕头,以耐心的思想工作“破冰”,终于将每一户的情况、每一笔款项的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
当他把一摞摞亲手核实的证据摆在那名自以为能蒙混过关的干部面前时,对方盯着眼前这个满脸风霜的年轻人,颓然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我真没想到,那么多的人家,你竟然全都去了……”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石昕,眼神和刚察风雪中的岩石一样坚定。他迫切地想为手头的案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好安心去迎接生命中最柔软的喜悦。
【正午12:30】
靠实干践行,
攻坚路上见初心
“老王,银行案子的取证工作终于完成了!”中午一下班,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王永桢的电话里,传来石昕如释重负的声音。
从去年11月开始,大半年来,这起案子纷繁复杂的取证工作像块石头压在两人心头。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有其特殊性,取证需要调取大量单据、经过大量计算,过程极其复杂。在与检察机关反复沟通后,石昕从堆积如山的旧单据里一笔一笔地计算、核查,确保案件证据有理有据、确实充分。
石昕的专业能力,在单位里早有口碑。合作七年的老搭档、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陶国财记得,去年办一起案件时,当事人在接受调查时拒不配合,始终不承认与某位私营企业主相识,案件迟迟找不到突破口。石昕细致分析研判两人近期的行动轨迹,经过大量工作,终于找到了当事人和这位私营企业主同车的视频证据,案件得以顺利突破。
也正是因为这份专业,前一天,海晏县监委委员魏昂欠才让还特意到他办公室“取经”。
其实,魏昂欠才让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工作时,他的爱人张安什吉和石昕就是同事。那时,这两口子还没买车,张安什吉周末回西宁,都是搭石昕的便车。2019年,赶上他们夫妻搬家,石昕和单位的几个同事二话没说就去帮忙。因为长得又高又壮,家里那些大件都是石昕帮忙抬上抬下。
调整到海晏工作后,魏昂欠才让渐渐和石昕熟悉起来。他发现,这个大家口中的“活雷锋”,业务能力更是没的说。但石昕“办法多、脑子活”的背后,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日复一日的学习钻研。
都说打铁必须自身硬,2018年岗位调整后,面对着新业务、新问题、新要求,石昕把在部队时磨炼出的不怕苦、不怕累,敢闯善拼的“狠劲儿”拿了出来,如饥似渴地学习。工具书、专业书一买就是一摞。甚至还把一些资料订成小册子,装在口袋里,工作间隙就拿出来琢磨,遇到不懂的就追着有经验的同事问。凭着这种学习精神,2019年,他考取了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
看着石昕桌角那本被翻到卷边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魏昂欠才让一边暗自敬佩,一边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这次来,是为了一起棘手的案子。之所以找石昕求助,是因为石昕给他上过的“一课”,让他心服口服。
之前两人在办理某局副局长案子时,该副局长随身携带的一把挂着门禁卡的钥匙引起了石昕的注意。对方声称是在县城一家书店门口捡的,甚至连书店的招牌、门口的水洼和店主的口音都描述得细致入微。魏昂欠才让有点信了。
“一把随手捡来的钥匙,何必像宝贝一样带在身上?”石昕不这么认为。他反复端详着钥匙,提出:“我们要想办法去查查,这钥匙究竟能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征得领导同意后,石昕和同事赶往西宁,通过门禁卡上的线索,找到一个有几百户住户的小区。两人和公安民警一起,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从华灯初上到夜深人静,终于找到了钥匙所属的住户。随后,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从该住所起获了大量名贵烟酒和现金。石昕和同事靠“笨办法”挖出的事实,让违纪违法分子认罪伏法。
魏昂欠才让一说完,石昕便开始跟他一起梳理思路。这个年轻人想在回家前,为战友们把前路照得更亮一些。
【下午6:00】
秉初心干事,
朴素情怀显底色
“主任,咱们几点出发?”收到单位司机李启辉的微信时,石昕还在改材料。专案组的事情告一段落,他想把本部门的其他工作再往前推一推。
下班出了门,两人照旧去单位附近的小面馆点了碗面片。看着石昕呼噜噜吃面的样子,李启辉总没法把眼前这个糙汉子和他优渥的家境联系起来。
石昕的父亲是军人出身,退役后留在青海。生在青海长在青海的石昕说话办事都带着股西北人的实在劲儿。大学毕业去当兵,睡过地窝子、啃过干粮,从没跟家里抱怨过一句;到单位后,部队的作风也没丢——吃苦耐劳、做事踏实,同事们都愿意跟他搭伙工作,就连门卫师傅看到他都愿意跟他多聊两句。
一起工作多年,在州监察委员会委员吕明的记忆中,除了游泳、健身,在加班时买点零食可能是石昕为数不多的“不良嗜好”。但这个阳光的汉子,也有过脆弱的时候。疫情期间,石昕在西宁取证时成了密接,被隔离在宾馆。跟父亲打电话时,他忍不住说“有点怕”。父亲一句“就算死在战场上,也不能当逃兵”,让他瞬间定了心。
有这样的家风,就不难理解,石昕为什么会在个人思想汇报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刚从部队复员的退伍老兵,党教育了我多年,明确了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向党组织保证我会努力,我会奋进,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我希望党组织能够严格地考验我,让我不断地成熟,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其实,连案件当事人都念他的好。去年,有个私营企业主从大老远来单位找石昕,原来他之前因行贿被调查,是石昕和他谈的话,当把法律讲透、道理讲通后,他眼圈儿泛红了。
“但凡我身边有一个像你这样懂法的人,我就不至于走到那一步。今天来,我就是想告诉你,我现在工作生活一切正常,谢谢!”
【深夜11:30】
燃生命之光,
未竟之约化长明
夜幕裹住西宁时,石昕才从海晏县赶到位于西宁市的办案地点。进了宿舍,他没歇着——第二天一早要和同事东升一起谈话做笔录,他把分门别类整理好的材料又逐页翻了一遍,确认没遗漏才放下。
终于能喘口气了。他拿起手机,想再看看妻子发来的信息,那里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他的埋怨和牵挂。
因为工作,石昕与妻子常年两地分居。在办理某腐败案件时,一名留置对象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住院手术。而那时,恰逢他妻子也生病住院了。
一边是肩头不容有失的使命,一边是心中满怀愧疚的责任。作为专案组副组长,石昕只能在电话里对妻子一遍遍说着“对不起”。挂了电话,他抱着被褥,在留置对象的病房里连续打了七天地铺。端水送药、精心照顾,还细致入微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融化了对方的心理坚冰,为案件突破奠定了基础。
没有人知道,这个在工作中镇定自若、坚毅果敢的男人,曾红着眼眶对专案组组长陶国财倾诉:“哥,我心里难受啊……我对不起我媳妇……”
因为分居两地,工作又十分忙碌,陪伴爱人的日子少之又少,但只要有机会,石昕就会想方设法弥补心中的亏欠。
魏昂欠才让还记得,那次石昕的爱人来青海,夫妻俩在野外烧烤时恰好碰到他。只见平日里难得有时间陪陪妻子的石昕,仔细翻动着烤架上的肉串,不时拿起一串凑近看看。然后很自然地挑出那些烤得色泽金黄、滋滋冒油、撒料均匀的精品,递给坐在一旁的妻子,还低声叮嘱让她小心别烫着,眼里的温柔能溢出来。
定好了起床的闹钟。此刻,长夜孤灯下,这个内心满怀对家人爱意与愧疚的男人,把他生命中最后的清醒与精力,留给了他爱得深沉的纪检监察事业。
4日凌晨1时30分,同住一间公寓的李启辉被石昕的开门声惊醒。十几分钟后,突然听到石昕喊他,声音发颤:“我脚软……站不起来了。”李启辉跑出去,看见石昕靠在沙发上,脸色白得吓人。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石昕蜷起了身子,这个1米9的大汉,不时迸出难以抑制的呻吟,手里的抱枕被撕出了一道道口子。急救车呼啸着奔向医院,可诊断结果却让人绝望:动脉夹层破裂,医治无效……
石昕就这样倒下了。
倒在了离那摞材料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倒在了即将奔赴人生最重要约会的前夜——他还没来得及见孩子一面,还没来得及兑现给妻子的承诺。
石昕的追悼会上,悲痛的氛围弥散在每一个角落。同事、亲友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现场所有人无不泪流满面。想起石昕进手术室前还反复念叨案件细节的场景,海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来明声音哽咽。
“7年来,石昕同志先后参与和办理案件200余件,追回损失百余万元。主导、参与查办了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为维护党纪国法的威严、净化政治生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参与查办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石昕同志用行动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追悼会当天下午,家里传来消息——石昕的孩子,出生了。
婴儿的啼哭穿过千里,落在青海的草原上,可父亲为他准备礼物的思绪,还停留在那个上午;无数次想象过的拥抱,永远定格在了未竟的梦里。这个石昕倾注了无数期盼的孩子,这个他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的孩子,为他燃尽的生命,续上了最悲怆、也最充满希望的崭新篇章。
石昕用一生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与“担当”最深沉的分量,他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在人们心头激荡。全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将铸牢忠诚之魂、厚植信仰之基,不负使命、勇于担当,无怨无悔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
石昕同志,一路走好!